首页> 中文学位 >江西省新型农民培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科协农函大培训为例
【6h】

江西省新型农民培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科协农函大培训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2论文结构

1.3研究方法

1.4技术路线

1.5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2文献综述

2.1 理论分析框架

2.2国内外研究现状

2.3 文献述评

3江西省农函大新型农民培训现状

3.1江西省农函大概况

3.2江西省农函大新型农民培训优势分析

3.3江西省农函大新型农民培训模式分析

4 江西省农函大新型农民培训绩效分析——以2016年农业产业培训为例

4.1 农户基本特征描述性统计

4.2 指标选取

4.3培训绩效评价

5 江西省农函大新型农民培训绩效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5.1研究设计

5.2 模型回归结果

5.3实证结果分析

6结论与政策建议

6.1结论

6.2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自2006年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以来,政府各部门、全国各地开展了各类“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其中,科协系统作为国家推动农村科普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国家支农力度的加大,科协同时也成为了培训新型农民的有力助手,其下属单位中国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以下简称农函大)是其开展农村科普、新型农民培训的主要平台。
  因此,本文在参考众多学者对新型农民培训研究的基础上,以人力资本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为理论基础,以江西省农函大为例研究新型农民培训,了解江西省农函大的培训现状,对其分级分类开展培训、多部门有机联合、专业师资集聚等培训优势进行分析,剖析其培训运作模式,按培训方式分为培训班模式、远程培训模式,按培训实施主体分为省校示范培训、基层农函大培训,根据江西省实际情况,开展农业产业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村科技人员素质提升培训、农村党员培训等。
  然后以2016年已接受江西省农函大培训的农民的抽样调查数据,选取了农户个体特征、培训供给两方面10个具有影响培训绩效的变量,对反映农民培训绩效的新技术新方法采用情况、组织化程度提升、学习认知水平提升三个指标分别进行二元Logistic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新技术新方法采用情况、组织化程度提升、学习认知水平提升三个指标与农民年龄、性别、受教育水平、身份、培训主动性、参训次数、培训服务水平、教师满意度等存在相关关系,培训总体取得较好的绩效,但仍有改进空间。江西省农函大需要针对年龄结构,优化培训组合;同时充分发挥党员、村干部的带动示范效应;提高培训服务水平,拓宽农户技术需求反馈渠道,从而提高新型农民培训绩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