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理性与躁动——大众“培训热”的文化审思
【6h】

理性与躁动——大众“培训热”的文化审思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声明

导论:“培训热”——一个教育研究视域之外的社会现象

一、研究缘起

(一)来自生活实践的困惑

(二)来自理论学习的困扰

二、不同视角的研究及其启发

(一)教育学领域的研究

(二)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领域的研究

(三)教育社会学领域的研究

(四)组织行为学(管理心理学)领域的研究

三、问题提出的心路历程

(一)“文化研究”的启示

(二)“大众培训现象”的扫视

(三)“问题意识”的凸显

四、“培训热”:一个教育研究视域之外的社会现象

五、研究方法论的反思

(一)关于本研究“学科定位”的思考:社会批判的视角

(二)关于本研究“方法论”的思考:面向现象的研究

(三)关于本研究“价值(意义)”的思考:“重思”与“否思”

六、关于论文标题的说明

第一部分现代性与焦虑:社会理论的逻辑起点与潜隐议题

一、何为“现代性”?——社会理论的视角

二、现代社会的转型特质——“变迁”层面的“现代性”追问

(一)涂尔干:“失范”的社会

(二)鲍曼:从“追求秩序”到“充满不确定性”的社会

(三)吉登斯:“风险社会”

(四)鲍德利亚:“消费社会”

三、现代人的生存境遇——“体验”层面的“现代性”追问

(一)齐美尔:“文化悲剧”导致的“腻烦性焦虑”

(二)弗洛姆:“个体化”进程催生的“逃避性焦虑”

(三)鲍曼:“两难困境”带来的“选择性焦虑”

(四)吉登斯:“自我反思”诱发的“生存性焦虑”

(五)鲍德利亚:“消费迷狂”引发的“精神贫困性焦虑”

四、“断裂的社会”——当下中国社会的真实写照

第二部分“大众”“焦虑”透视:以“培训热”为“眼”

引子:焦虑:当下中国社会的“大众”心态

1、“社会焦虑”:现代人的“心病牢狱”

2、“培训热”:乱局中的粉墨生态

第一章“成功”辩证法

引子:中国的孩子为何如此辛苦?

一、“应试培训”:经久不衰的“香饽饽”!

二、“特长培训”:“醉翁之意不在酒”!

三、“速成培训”:一种新的教育快餐!

四、“成功学培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五、“成功”背后的大众心态解读

第二章“饭碗”交响乐

引子:“剪不断理还乱”的“考证情结”

一、“逃避自由”:“考证热”的社会心理透析

二、“信任系统”与“文化资本”:“证书”的社会角色

三、“理性的非合理化”:“证书热”的社会负功能

四、“知识失业”带来的社会心理震荡

五、“共谋”织就的“考证培训网”:以IT认证培训为例

第三章“信任”奏鸣曲

引子:企业文化: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一、“入模子培训”:新的意识形态

二、“阶梯式培训”:HRM话语的规训实践

三、“魔鬼训练”:“虚幻的镜像”

四、“信任焦虑”的时代背景:从“沉重的现代性”到“流动的现代性”

第四章“身体”修辞学

引子:围绕“身体”的“另类培训”

一、“身体视域”的回归

二、身体的反思监控与自我建构

三、“身体焦虑”与自我认同

第五章“身份”乌托邦

引子:“高端培训”“这边风景独好”

一、“身份的社会”

二、时代的“社会性格”

三、学习:成为一种“时尚”?

第三部分大众“焦虑”的社会建构

第一章全球化陷阱

引子:“洋味十足”的证书·考试·培训

一、“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二、全球化:资本的世界性扩张

三、教育何以面对“全球化”?

第二章专家神话

引子:一幕幕“专家神话”的“闹剧”

一、“专家系统”的现代权威

二、“信任关系”的现代变革

二、“明星专家”的现代生成

三、呼唤“真正的知识分子”

第三章媒介权力

引子:广告话语的意义空间

一、意义的嫁接

二、意识形态的质询

三、“证言式广告”

四、广告的实质:一种权力工具

第四部分反思与追问

一、围绕“培训”的三个教育基本理论问题再思考

(一)为何培训?——关于“培训(教育)目的”的思考

(二)培训谁?——关于“培训(教育)公平”的思考

(三)谁培训?——关于“培训市场化”的思考

二、大众培训热的文化审思

(一)“大众社会”:当今时代的基本特质

(二)“他人导向”:无处不在的“匿名权威”

(三)“认同难题”:当代大众的生存困境

结语:“板子”究竟该“打”在谁身上?——未尽的思考!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培训"这一大众日常生活中呈现的教育活动,却长期处于教育研究视域之外.该研究从文化社会学视角将当下中国现实生活中近乎全民的"培训热"这一文化现象作为透视时代文化特质与社会性格的窗口,将大众"培训热"的考察深进社会学的核心主旨和潜隐议题:"现代性与焦虑";分析了"培训热"投射出的种种大众"焦虑"心态:个人(包括家长)的"饭碗焦虑"、"成功焦虑"、"身份(自我认同)焦虑"甚至"身体焦虑"以及企业与员工间的"信任焦虑".正是这些"润物细无声"的种种"焦虑"造就了培训的火红和混乱.繁荣与无序并存,理性与躁动共生,正是当下中国"培训热"的真实写照.在现象白描的基础上,又着力分析了"培训热"所蕴藏的"社会焦虑"如何被社会本身所建构?"全球化陷阱"、"专家神话"、"媒介权力"这些"匿名权威"如何为大众焦虑的社会建构推波助澜.该研究秉持"面向现象"的研究方法论,借鉴了文化研究、社会心理学、消费社会学、符号学等视角和方法,尝试多维度的社会研究,综合运用了访谈、现场观察、文本分析等多种方法,透过不同视角洞察种种"培训热"表象,解读当下中国大众情感的生存境遇及其困厄的社会根源.该研究不是对"如何进行和选择培训"等问题进行的规范性研究,而是试图透过"培训热"的各个"窗口"揭示出其背后的众生百态和社会特质;并且着力从社会批判视角进行"重思"与"否思",通过对"培训(教育)公平"和"培训市场化"的追问以及对大众"培训热"的文化审思,加深对"培训热"的人文反思.该研究通过揭示"培训热"的复杂性说明,表面红火的"培训热"正是中国大众遭遇传统与现代力量的冲突而心生出莫名焦虑的折射!其背后深隐着大众的无助、无力和无奈!透过"培训热"这扇窗口,触摸到中国大众对社会剧变持有的一种焦躁不安的心态和缺乏理智的群体躁动.社会的焦躁风气与个体的浮躁心理,在社会互动中相互强化、互为因果."培训热"绝不意味着我们正迎来一个凯歌高奏并人人受益的"终身学习"时代,也绝不意味着一个真正的"学习型社会"之建构会如此迅速而容易!我们呼唤信仰和理性的回归,呼唤新的信仰和理性的重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