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猴玃抢妇”故事的源流及演变——兼论魏晋志怪中的“异类婚媾”故事
【6h】

“猴玃抢妇”故事的源流及演变——兼论魏晋志怪中的“异类婚媾”故事

代理获取

目录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前言

第一章“猴玃抢妇”故事渊源新探

第一节抢妇之“猴玃”并非南坪、平武、文县一带的“白马人”

第二节“猴玃”为汉晋时期生活在蜀西南及南部山区的一支牦牛羌

第三节“猴玃抢妇”反映了古羌族的猴图腾崇拜及抢婚等社会风俗

第四节“猴玃”子孙的“杨”姓与羌以羊为总图腾的关系

第五节汉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促使“猴玃抢妇”故事的演变

第二章“猴玃抢妇”故事的演变

第一节猴怪形象的演变

第二节被抢妇人心态的变化

第三节孩子的地位以及人们对其态度的变化

第四节故事情节的复合

第五节由“猴玃抢妇”故事的演变看民族文化的融合

第三章浅谈魏晋志怪中的“异类婚媾”故事

第一节槃瓠的故事—人狗婚

第二节毛衣女的故事——人鸟婚

第三节女嫁蛇故事——人蛇婚

第四节魏晋志怪中“人兽通婚”故事的文化意蕴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猴玃抢妇”故事本为汉晋时期生活在蜀西南及南部山区一支牦牛羌的氏族起源传说,它曲折反映了当地羌人的猿猴图腾崇拜、巫术信仰、氏族抢婚、母性中心等社会文化习俗。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时代里,民族文化的交融使其传入中原,并不断地融入中土的文化意识,逐渐演变为唐及其后的“猿猴抢婚”模式,而使此一区域性的民族故事成为全国性的民间传说。 “猴玃抢妇”故事在传入中原之后,其故事形态发生了极大的变迁。该文从猴怪形象的演变、被抢妇人的心态变化、所生孩子的地位及人们对其态度的改变、故事情节的复合等方面具体阐释了这种异变。而图腾文化的式微、动物崇拜思想的衰落、中土儒、道、释等思想的浸染,正是促使其变迁的文化因素。 魏晋志怪中的“异类婚媾”故事,有着几乎相同的流变模式。它们的诞生都可以上溯到远古的图腾崇拜文化,并且都有相应的氏族推原神话与之印证。而在唐及其后的文本中,它们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异:与人通婚的兽类由人类的祖先、宗亲,转变为面目可恶的妖畜,人们对其态度亦由崇敬、爱护而变为憎恨、打杀。因此,魏晋志怪中此类故事,在发展形态上处于图腾崇拜的氏族推原神话与唐后的人兽婚故事的过渡阶段。它们存在,衔接起中国民间文化发展的脉络,为我们了解先民社会的文化习俗、宗教信仰,探索不同时代文化的传承关系,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线索,亦为后世的文学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这就是魏晋志怪在中国文化史上的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