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遮蔽与澄明——德性教学的存在之思
【6h】

遮蔽与澄明——德性教学的存在之思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声明

前言

引子 教学中的第一次“哥白尼革命”

第一章 知性化教学检视

一、知性化教学的表征

二、知性化教学的困境

三、知性化教学的根源

第二章 教学认识论批判

一、教学中的“人道主义”

二、教学中的现成存在

三、教学中的理论姿态

四、教学中的根据问题

第三章 教学生存论确证

一、学生的非-理性

二、学生的历史存在

三、学生的原初体验

四、学生的生存问题

第四章 德性与德性教学的涵义辨析

一、德性与生存

二、德性与道

三、德性与仁

四、德性与禅

五、德性教学超切建构

六、德性教学超切探究

七、德性教学超切争辩

八、德性教学超切评价

第五章 德性教学的实践本性

一、几种不同的实践观

二、马克思实践观诠释

三、德性教学的实践本性

四、回归教学生活世界

第六章 德性教学的本然特征

一、自明性

二、可能性

三、总体性

四、潜隐性

第七章 德性教学的内在机制

一、居间引发

二、虚实相生

三、体道参悟

四、游戏化

第八章 德性教学的主要范畴

一、教学场域

二、师生关系

三、教学艺术

四、教学语言

余论 德性教学中美的本源性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如果说由对学生的强制灌输转向学生的知性认识可被称之为教学中的第一次“哥白尼革命”的话,那么由学生的知性认识转向学生的本真存在就可被称之为教学中的第二次“哥白尼革命”,而要完成这教学中的第二次“哥白尼革命”,就必须首先以更具本源意义的教学生存论全面超越目前居于主导地位的教学认识论。作为人之生存论本性,学生的德性比学生的知性更源始、更基础、更优先,学生的知性只能取决于、由出于、派生于学生的德性。德性教学的本质是一种生存论本体论意义上的特殊的实践活动,因为德性教学中人之本性从根本上说就是一种实践性,德性教学的实践性从根本上说就是一种人之本性。德性教学具有作为本体之物真实性的自明性,具有作为非特定化历史性的可能性,具有作为天人之际通一性的总体性,具有作为人之存在虚无性的潜隐性。德性教学在摆脱了任何现成化思维方式的生成境域中居间引发,在与现实而具体的教学时空本身的原发关联中虚实相生,在越出各种名言概念和逻辑推理之束缚的超然心态中体道参悟,在破除一切抽象化和虚拟化的真正自由境界中全面游戏化。正因为如此,德性教学场域就要超切同一、超切有限、超切思维、超切功利,德性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就要由主体性(包括主体间性)转变为他者性,德性教学艺术就要超切审美、超切有用、超切创造、超切消解,德性教学语言就要由认识论意义上的工具性语言转变为生存论意义上的诗性语言。也正因为如此,德性教学才扬弃了建构主义,扬弃了探究主义,扬弃了争辩主义,扬弃了评价主义,才得以回归现实而具体的教学生活世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