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革命的他者——十七年小说中反面形象研究
【6h】

革命的他者——十七年小说中反面形象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前言

第一章限制修辞下的本质形象—恶霸地主形象

第二章革命血统论下的命运审视——两种转变者形象

第三章文化碰撞下的革命焦虑——农村落后干部形象

第四章政治规训下的形象重构——农村落后妇女形象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本文所研究的反面形象主要是指“十七年”小说中革命意识形态建构的革命新型主体形象以外的形象,是“革命”道路上的一切障碍,也就是“革命”的他者形象,主要包括反革命人物形象和落后人物形象两种。 在“十七年”革命政治语境中,文学处于一种政治化的状态之中,革命意识形态在这个支配性的文学框架内占据绝对的主体地位,反面形象被控制和叙述着,反面形象即使在场,也总是处于一种缺席的状态,他们几乎没有任何言说的权力,而是在革命作家的叙述中被定义和被实现着自己的所谓“本质意义”。从政治文化这一视角来切入似乎更能揭示出单一的政治视角所导致的遮蔽,而在解读内涵较为丰富的“落后形象”时,引入民间文化并从它与政治文化的关系来考察,可能会更加清晰。 本文主要选取恶霸地主形象、转变者形象、农村落后干部形象、农村落后妇女形象四种人物形象类型,分别从限制修辞、革命血统论、文化碰撞、政治规训四个层面来观察和分析。从而发现,在这个政治文化语境中,革命意识形态处于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它凭借着自己的“自由永有”的绝对意义,掌控着整个时代的文学创作。文学文本则呈现出对政治文本的同构化趋向,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就是严格依照政治文本的叙述来设置划分,一切追循着意识形态的政治理念。这样就造成“十七年”小说文本中,政治文化的明显在场和反面人物形象的实际缺席。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