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小说创作模式的现代转型——论“五四”小说“心理化”的精神艺术世界
【6h】

中国小说创作模式的现代转型——论“五四”小说“心理化”的精神艺术世界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导论

第一章“心理化”: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必然路径——“五四”小说对中国小说“现代化”之路的开辟

第二章青春的萌动与生命的觉醒——“五四”小说的“青春型”精神现象

第三章历史的沉重与文化的自审——“五四”小说的“自审型”精神现象

第四章生存的焦虑与人生的沉沦——“五四”小说的“沉沦型”精神现象

第五章痛苦的体验与悲剧的欲求 ——“五四”小说的“悲剧型”精神现象

第六章体验的冲动与激情的表达——“五四”小说“心理化”的艺术途径

第七章倾诉性、个人化与心态化的叙事——“五四”小说“心理化”的艺术特征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本论文主要以小说形态学为研究理论构架,结合社会心理学、文化心理学、创作心理学、审美心理学等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把“五四”小说的“心理化”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力图通过对“心理化”现象的研究,系统地阐述“五四”小说作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所体现出的深层的现代化特性,解释中国小说为什么会发生这样一种总体的创作模式转型的历史原因,揭示在这其中隐藏的引起文学变动的某些内在因素,从而为从更深层次上研究“五四”文学的现代性内容与意义提供具体的依据及视角。 全文主体由以下部分组成:一、“五四”小说“心理化”现象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内在精神成因,这主要为第一章的内容;二、构成“五四”小说“心理化”精神艺术世界的主要精神现象及其所形成的重要文学主题和文学情调,包括“青春型”年龄精神现象和生命“觉醒”主题、“自审型”历史文化精神现象和文化“自审”主题、“沉沦型”人生精神现象和人生“沉沦”主题、“悲剧型”审美精神现象和“痛苦”、“感伤”情调,这主要为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的内容;三、构成“五四”小说精神艺术世界的主要艺术素质及其创作方式,包括以“体验”为主体的生活感知方式、具有激情浪漫特点的“现实主义”和具有现实批判色彩的浪漫主义相混合的创作方法、倾诉性的文体方式、个人化的言说方式、心态化的叙事方式,这主要为第六章、第七章的内容。 本论文的研究视角与以往同课题的研究主要有两点不同:首先,本文注重从中国小说创作模式总体转型的宏观历史背景上来考察“五四”小说的现代性特质,强调这一转型既包含了小说“写什么”的变化,也包含了小说“怎样写”的变化,两者的结合构成了“五四”小说与以往中国小说不同的现代性特质。“写什么”并非像以往研究所强调的仅仅是用“现代意识”来“反映与描写生活”,“怎样写”也不仅仅是运用现代的小说艺术方法和手段来从事小说创作,两者的结合更主要的是表现了小说从内容到形式的一个总体性变化,这就是小说对人的深层心理世界表现的重视和小说内向化的艺术倾向的发展。小说把艺术表现的重点由人的外部生活世界转向人的内部精神世界,由重视表现外在的人的关系和行为转向重视表现内在的人的思想、感情、意绪和心理,这形成了小说艺术特质从古典到现代的重大变化。其次,本文把“五四”小说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不再像以往研究那样根据创作方法的不同将其区分为不同的部分(如“为人生”或“为艺术”、人生写实或浪漫抒情等),分别看待其“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而是力图从总体上考察与研究“五四”小说的内容和形式特征,提炼与分析“五四”小说所具有的共同的精神现象及其对这些精神现象的艺术呈现方式、美学风格。对这些精神现象,除了阐述它们生成的历史文化原因外,还试图发掘它们所包含的那些深层的社会的、文化的、艺术的某些内涵。这样一种对研究对象的整体性把握,更能够从宏观的历史演变的角度发掘“五四”小说所具有的文学转型的意义和价值,有助于对研究对象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论探讨与史学研究。从以上研究思路来看,本论文对于以往同对象研究的突破可能在于以下三点:一、把对“五四”小说总体性质的研究引入一个新的视域,从宏观上为“五四”小说的研究建构一个更接近历史事实的研究框架;二、通过对“五四”小说重要精神现象的解析,可能为“五四”小说的解读建构一种深层结构,进而推动对“五四”小说具体作家、作品的微观研究;三、对一些传统的学术观点提出新的见解,如关于“五四”文学的“理性精神”和“反传统”问题,关于“五四”文学“人的发见”的特殊性问题,关于“五四”小说的创作方法和美学品格问题等,这些见解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对“五四”文学的史学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