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学生历史比较能力的培养
【6h】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学生历史比较能力的培养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绪论

第一章高中历史比较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课程与教学观

二、探究式学习理论

第二章高中学生历史比较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一、高中历史知识的特点

二、新的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要求

三、高中历史新教材的编排体例强调内容的联系和比较

四、培养高中学生比较素质的必需

第三章高中历史比较的类型和比较应遵循的原则

一、历史比较方法的多样性

二、根据历史比较方法的多样性,历史比较可分为不同的类型

三、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比较法应遵循如下原则

第四章培养高中生历史比较能力的教学策略

一、高中学生历史比较能力目标的构成

二、历史比较的主要要求和条件

三、问卷调查和个案研究

四、对高中生历史比较能力培养的方法和途径

余论——问题和反思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目前我国历史新课程的设置,体现了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新课改的理念要求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注重道德、情感、态度、人性关怀、价值观教育,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中学历史比较方法在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和主动学习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作用。比较研究方法体现了当今世界方法论研究的新方向,成为中学历史教学法的新支柱。在历史教学中,通过对不同时间、空间条件下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及历史人物进行比较,找出异同,发现本质,探寻历史发展的共同规律和特殊规律。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通过比较可找出事物间的不同点,把握事物的特殊性和本质特征;也可找出事物间的相同点,在事物的整体关系中加深对事物的理解。比较法的一个很大特点就是具有发展性、求异性、变通性和独特性。在历史教学中,通过比较能显示出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使学生对祖国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新课程理念下培养高中生历史比较能力要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阐述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对历史的叙述要符合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并作出实事求是的客观评价;坚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力求做到教育性、科学性、思想性、启发性和生动性的统一。在中学历史教材中可供学生比较的史实材料不胜枚举,囊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外交等多方面。 在中学历史比较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应围绕教材突出重点,把握教材的重要内容及目标方向。作为确定的比较点应该是彼此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或联系,符合高中学生的能力水平。通过历史比较,使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方面达到有机结合和升华。

著录项

  • 作者

    荀瑾;

  •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 学科 学科教学(历史)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王建成;
  • 年度 200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G633.510.2;
  • 关键词

    中学历史; 比较法; 高中学生; 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