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的自然论
【6h】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的自然论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第一章“自然之道”——文学本体论

第一节自然:道家思想的本体

第二节“自然之道”的文学本体论

第二章“自然”在古代文学批评中的发展轨迹

第一节魏晋南北朝:自然论的开端

第二节唐宋:自然论的拓展

第三节明清:自然论的新变和总结

第三章“自然”——作为古代文学批评的最高标准

第一节创作动机:无意为文

第二节创作主体:内重修养外师造化

第三节创作规律:无法之法

第四节美学风貌:即景会心自然灵妙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自然”即“自己如此”之意,是老庄哲学中一个具有本体论意义的哲学范畴,而“自然”被刘勰引入系统的文学批评时,也是先确立“自然之道”的文学本体论,然后推衍至文学研究的各个方面。 刘勰《文心雕龙》思想博大精深,融合了儒、道、禅、玄多家思想。因此,刘勰“自然之道”的文论体系,不仅继承了老庄的自然之道,也汲取了儒家的社会政治之道,以道为体,以儒为用,初步体现了自然论多家思想交汇融合的发展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刘勰和钟嵘在自己的专著中以“自然”作为诗文批评标准,提出了许多重要而深刻的观点,使其具有了较完备的理论形态和较丰富的理论内容;随后,在唐宋诗文创作和理论极大丰富的基础之上,“自然”这一批评标准得到进一步拓展;明代,以李贽为首的学者突破传统自然论的理论范畴,代表了一种新的发展方向;清代,自然论又出现了向传统复归的趋势,绝少创新之见,主要是对前代理论的概括、总结。 “自然”这一批评标准是在儒、释、道三种思想交汇融合的背景之下发展的。不同思想体系的文论思想,不同学者的阐释,不断对其进行修正和补充,从而形成了一个丰富深刻而又难以界定和把握的文论体系。梳理这一潜在的文论体系,我们至少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把握,一、创作动机:无意为文;二、创作主体:内重修养,外师造化;三、创作规律:无法之法;四、美学风貌:即景会心,自然灵妙。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