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战国初年魏文诸贤研究
【6h】

战国初年魏文诸贤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绪论

第一节战国初年魏文诸贤研究的选题意义

第二节魏文诸贤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第三节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魏文侯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

第一节魏文侯时期的界定

一、春秋战国的分界

二、魏文侯时期的起讫

第二节魏文侯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制度变革

一、魏文侯所继承的魏国历史

二、魏文侯时期所面临的社会变革

第三节魏文侯时期的文化背景与“士”的转变

一、魏国的文化背景

二、春秋战国之际“士”的转变

第二章魏文侯及其师友考述

第一节战国贤君魏文侯

一、魏文侯的好学

二、魏文侯的尊贤和任贤

三、魏文侯的遵礼与守信

第二节设教西河、为王者师的子夏

一、子夏的生卒年和籍贯

二、孔门求学时期

三、居魏西河时期

第三节踰垣避命的段干木

一、段干木的生平简介

二、段干木主要事迹发生次序略考

第四节不为臣礼的田子方

一、田子方的生平和师事

二、田子方与魏文侯的关系:“师”、“友”、“臣”?

三、田子方的特点和事迹略考

第三章魏文侯时期的贤臣考述

第一节变法改革的李克

一、李悝、李克为一人考

二、李克在魏国政治经济领域的改革

第二节善举贤人的翟璜和魏成子

一、翟璜

二、魏成子

第三节战功赫赫的吴起

一、吴起离鲁之魏的时间

二、吴起居魏时业绩

三、吴起去魏之楚的时间及对魏国的影响

第四节泽流后世的西门豹

一、可相互印证的确凿记载

二、仅有一见的记载

三、互相矛盾的记载

第五节其他贤臣

一、谋伐中山的翟角、乐羊和白圭

二、太子傅屈侯鲋、赵苍唐和酸枣令北门可

三、任座

四、狐卷子、箕季、蹇重、师经、公乘不仁、公子成父

第四章魏文诸贤学术思想综论

第一节魏文诸贤学术与“西河学派”之名实关系

一、魏文诸贤学术与“西河学派”的提出

二、魏文诸贤学术和“西河学派”的名称考辨

第二节魏文诸贤学术思想的表现

一、孔了学说的主要传播者子夏

二、孔门再传弟子段干木、田子方和李克的不同倾向

三、出入儒、法、兵家的吴起

四、尊儒用法的魏文侯

第三节魏文诸贤学术的整体特点

一、切于时政,经世致用

二、学术分化,思想新变

三、内容丰富,多元并存

第四节在学术思想史上的地位

第五章魏文诸贤学术与稷下学术的关系

第一节学术思想的分化与融会

一、魏文诸贤学术的分化倾向

二、稷下学术的融会倾向

第二节自发阶段与自觉阶段

第三节从子夏到荀子的学术传承

一、《荀子》书中的子夏形象

二、荀子对子夏思想的继承

三、从子夏到荀子的经学传承

第六章魏文诸贤对战国士风的影响

第一节魏文礼贤对战国养士之风的影响

第二节正身之士与仰禄之士在战国时代的变化

一、魏文诸贤中的正身之士和仰禄之士

二、孟子正式提出道尊于势,标榜正身之士

三、荀子坚持道尊于势的思想,批判仰禄之士

第三节诸贤人物对战国士人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战国初年的魏国不但是政治军事上的强国,而且是战国最早的学术中心,当时魏文侯及其周围的师友和贤臣共同促成了这一繁荣景象,本文将这些人物合称为“魏文诸贤”,对他们的生平、性格、学术思想等方面进行了考察和研究。
   全文分绪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
   绪论部分简述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研究历史和现状,介绍研究内容和方法。
   正文共分六章二十二节。
   第一章对相关历史时期进行考证和界定,并考察魏文侯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魏国强盛的原因与魏文侯所继承的魏国历史及春秋战国之际大的社会变革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也是魏国在战国初年能成为学术中心的社会因素。
   魏文诸贤可分为“师友”和“贤臣”两类,因此第二、三两章以先秦和秦汉典籍为依据分别对这两类人物进行考证。第二章考证了魏文侯及其师友卜子夏、段干木、田子方,共4人;第三章考证了李克、翟璜、魏成子、吴起、西门豹等贤臣,据考证,魏文贤臣可见诸史籍的共18人,他们的事迹或详或略,若隐若现,但在战国初年文献阙佚的情况下,这些人物的资料能有所流传,就显得弥足珍贵,是以本文对他们的事迹详加考证。
   第四章在之前考证人物的基础上,从学术思想角度研究魏文诸贤学术面貌,尝试探讨魏文诸贤学术的命名、诸贤思想分化的表现、原因及其在学术思想史上的地位等问题。前人研究中已有将魏文诸贤及其学术命名为“西河学派”的说法,笔者认为非但“西河”名称有一定歧义,而且魏文诸贤学术思想内涵丰富,亦非“学派”可以涵盖。魏文诸贤思想本之于儒学,然而分化之下,法家、兵家、道家思想俱有生成或发展,非一家学派可以涵盖。魏文诸贤学术是诸子发生发展史上的重要环节,没有此期的学术分化,就没有战国中后期的百家争鸣和学术融会。
   第五章更为深入具体地探讨魏文诸贤学术与战国中后期稷下学术之间的关系。从学术发展的内在逻辑来看,二者分别处于学术分化期和学术融会期,分别是诸子学术发展的自发和自觉阶段,本章最后一节以子夏和荀子为代表,具体考察了他们在学术思想和经学上的传承关系。
   第六章探讨魏文诸贤对战国士风的影响。魏文礼贤为战国养士拉开了帷幕,具有重要意义。魏文诸贤人物可分为正身之士和仰禄之士,分别对战国中后期的士人产生不同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变化,士的品质也发生了极大变化。
   结语部分概括全文主要观点,指出论文研究之不足,为进一步研究明确方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