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余怀文学考论
【6h】

余怀文学考论

代理获取

摘要

余怀本是明清之际江南文坛的“风流领袖”,而今只一部《板桥杂记》犹传其流风遗韵。大多数作品散佚而乏人爱读,以致对其人其事难免有偏执的意见和误会。譬如关于其人的行实,学界目前便广泛接受陈寅恪先生的“复明运动”说。本文拟把余怀的文学置于“历史的真实”和“历史的精神真实”相结合的研究理念之下,篇幅上分为南京篇和苏州篇两章,搜索其人以及师友的相关文献,解读文本,尽力去还原和诠释真正属于他的文学历史。
   笔者根据余怀及同时师友作品,认为就余怀作品的主题来说,可以用他曾经在多位朋友的诗集序文中所写的一句话来形容,“一唱三叹有遗音”,“三叹”指其中家国兴亡的“鼓颦哀思”,白头空囊的“布衣穷愁”,高山流水的“文章赏音”,是他文学历史中消消长长的“有其时段性而变格多端者”;“遗音”则是指儿女情长的“花月情根”,是他文学历史中缠缠绵绵的“终生固执不废者”。
   与以往研究者多以明清之际的国变为界划分余怀的前后人生分期不同,笔者以为,国变不过带来了余怀文学主题“鼓颦哀思”的大振和“布衣穷愁”的骤歇,并不能作为他文学与人生的一个本质的分期。只有到清顺治九年(1652),才是余怀文学和人生的第一时期,基本属于冯友兰先生所谓的“功利境界”中人;到清康熙七年(1668),算作余怀文学和人生的第二时期,进入冯友兰先生所谓的“天地境界”;而灵魂彻底解脱束缚获得自由之后,他一直践履、吟唱的“花月情根”,他的《板桥杂记》,所体现的那种超乎“鼓颦哀思”的政治情感的质素,不论是否余怀的自觉,都毫无疑问地成为当时人就已如是读解了的“重情思潮”的经典文本。笔者将余怀在这个时期的文学中所展现的人格叫做“情感本体”,对应的境界叫做“人间境界”。

著录项

  • 作者

    李军;

  •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 学科 中国文学与文化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陈书录;
  • 年度 201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文学流派及其研究;
  • 关键词

    余怀; 文学作品; 创作思想;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