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南京市主城区公园绿地景观格局与可达性研究
【6h】

南京市主城区公园绿地景观格局与可达性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执行着“吐故纳新”的负反馈调节作用,是城市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公园绿地是城市绿地景观中最能体现城市绿地诸项功能的绿地景观类型,是城市重要的绿色基础设施,其数量、面积、空间布局等直接影响到城市环境质量和城市居民游憩活动的开展。本文以南京市主城区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首次对研究区公园绿地进行了类型划分并进行了景观格局和景观可达性的研究。
   以研究区2007年1:10000土地利用现状图为主要基础资料,把公园绿地分为综合性公园绿地、街旁绿地、带状公园绿地、专类公园绿地和风景林地,建立了研究区公园绿地GIS数据库。在ARCGIS和Fragstats软件支持下,采用景观格局分析与梯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南京市主城区公园绿地空间格局进行了定量分析。基于GIS的空间分析功能,采用缓冲区分析法、最小邻近距离法和行进成本分析法,结合各街道人口分布,对公园绿地的可达性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可达性与公园绿地面积、数量和人口密度梯度分布的关系。
   南京市主城区公园绿地以钟山、幕燕、雨花三大风景林地为主体,各种大小公园、街头绿地星罗棋布,以秦淮河绿带为绿廊,山水相依,城林交融,大小配置,组群分布,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公园绿地系统。
   (1)研究对象整体景观格局良好,但分布极不均衡
   ①5种公园绿地类型中,风景林地的平均斑块面积大大高于其它公园绿地类型;街旁绿地斑块密度最大;各类公园绿地斑块的分维数普遍较低;多样性程度不高;各类公园绿地斑块之间缺乏联系;总体破碎化程度较低。
   ②风景林地均位于环线以外;环线外公园绿地斑块的数量、面积、平均面积、分维数、距离指数、聚集度指数均大于环线内;斑块密度、丰富度指数和破碎化指数小于坏线内。
   ③公园绿地斑块在各区分布不均衡:鼓楼区斑块数量最多,栖霞区最少;玄武区斑块面积最大,白下和秦淮区最少;白下、秦淮和鼓楼区斑块密度最高,玄武区最低;下关区的总体分维数高于其它各区;鼓楼、白下和秦淮区丰富度较高;雨花台、下关、建邺和玄武区斑块聚集度较高;下关和建邺区的斑块距离指数总体上低于其他各区;鼓楼、白下和秦淮区斑块破碎化程度较高。
   ④公园绿地斑块数量和密度在城市中心地带较高,而斑块面积、平均面积和分维数在城市中心位置的数值较低,随距城市中心距离的增大而增加;中心地带公园绿地类型齐全,分布均衡,边缘地带则较少;聚集度和距离指数在城市中心点处最小,随距城市中心距离的增大而增大;城市中心地带的破碎化程度整体上高予边缘地带。
   (2)研究对象整体可达性较好,部分区域可达性较差
   ①缓冲区分析和最小邻近距离分析结果显示,中心地带绝大部分区域都在500米可达半径内,可达性较差区域主要分布在白下、秦淮、建邺和栖霞区的部分边缘地带。行进成本法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区域都可以采用步行15分钟、非机动车方式10分钟或机动车方式5分钟到达最近的公园绿地,可达性较好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玄武区、鼓楼区、自下区和秦淮区,较差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主城区边缘的红花街道、光华路街道和双闸街道等。
   ②缓冲区梯度分析结果表明,中心地带大部分区域在700米可达半径之内,边缘部分地区在1000米以上。最小邻近距离梯度分析结果表明,最小邻近距离在200-800米之间,东西方向上的可达性整体上优于南北方向。行进成本法梯度分析结果表明,四个方向上大部分区域可采用步行10分钟、非机动车方式4分钟或机动车方式1.5分钟到达最近的公园绿地;东西方向上的可达性整体上优于南北方向。
   行进成本法得出的可达性梯度结果与公园绿地的面积和数量梯度结果均呈一定程度的负相关,即可达性越好的区域,公园绿地的面积和数量越大。可达性梯度结果与人口密度梯度结果呈一定程度的负相关,即可达性越好的区域,人口密度越大。
   ③各街道居民出行便捷性结果为,步行交通方式下15分钟内可达街道数37个,非机动车交通方式下10分钟内可达街道数48个,机动车交通方式下10分钟内可达街道数51个。各行政区居民出行便捷性结果按从优到劣排列依次为:鼓楼区、自下区、下关区、玄武区、秦淮区、雨花台区、栖霞区和建邺区。
   ④公园绿地景观可达性是公园绿地的数量、位置、人口分布、行进模式等众多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概况起来,影响公园绿地可达性的因素包括公园绿地本身的质量、道路网络的完善程度、城市阻力分布、距离、所采取的交通方式、城市居民的分布状况和城市居民的行为心理等。
   (3)优化后景观格局和可达性明显改善
   ①优化后公园绿地总面积4251.61公顷,比优化前增加了499.81公顷;公园绿地总斑块数627个,比优化前增加了65个,很好的解决了部分区域公园绿地缺乏的现状。
   ②步行交通方式下,5分钟、10分钟、15分钟和30分钟内的可达面积分别增加了5.98%、11.31%、14.00%和10.80%;非机动车交通方式下,5分钟和10分钟内的可达面积分别增加了16.47%和9.61%;机动车交通方式下,5分钟和10分钟内的可达面积分别增加了11.32%和4。26%。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