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关于新课改“引进理论”几个问题的反思
【6h】

关于新课改“引进理论”几个问题的反思

代理获取

摘要

在过去的九年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论。出生地在外国的新课改“引进理论”即是争论的焦点之一。在对新课改“引进理论”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后发现:相当多的学者对新课改“引进理论”表示了质疑,笔者心中也产生了些许疑问:新课改“引进理论”受到了如此多的质疑,那么课改之初为什么要引进这些异域理论呢?这些异域理论的引进是一种必然还是偶然?在这些异域理论经受了理论界的激烈争论之后,在陪新课改走过了九年的历程之后,重新再看“新课改‘引进理论’是否应该引进”这一问题,又会做出怎样的回答呢?如果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即九年之后,我们依然需要新课改“引进理论”,那么为了进一步更深入更好地推进新课改,对“引进理论”我们应该持有什么样的态度,又应该如何使其更好地本土化呢?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我们是否要放弃“引进理论”?对这些理论我们到底应该持有什么样的态度才是对我国教育实践有利的?这些问题将是笔者在本文中欲尝试回答的。
   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呈现了学者们眼中的新课改“引进理论”即对其的三种态度:支持、质疑、中立。第二部分,主要回答了以下三个问题:谁引进了“引进理论”?课改之初,新课改“引进理论”的引进是必然选择吗?在新课改走过了九年的今天,我们是否依旧需要新课改“引进理论”?笔者的观点是官方虽未明确提出引进新课改“引进理论”,但间接引进了“引进理论”或者说默认了“引进理论”的引进。新课改之初,“引进理论”的引进是各种因素作用下的必然结果,九年之后的今天,答案仍旧一样,我们仍然需要“引进理论”。第三部分,我们仍然需要新课改“引进理论”,那么其必须本土化以更好地为新课改服务。笔者尝试着对“本土化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回答,以期对新课改“引进理论”的本土化有所帮助。最后的结语部分,以“推进新课改,我们该有的态度是什么”结束全文。笔者认为新课改“引进理论”需要一份宽容,一份踏实。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