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幼儿教师话语权研究——以家长会场域为例
【6h】

幼儿教师话语权研究——以家长会场域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及意义

一 研究缘起

二 研究意义

第二节 相关研究综述

一 教师话语权的研究介绍

二 幼儿教师与家长关系的研究

三 家长会的研究

第三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 幼儿教师话语权

二 场域

三 家长会

第四节 研究设计

一 研究对象的选取

二 进入现场

三 收集资料

三 整理与分析资料

四 研究结果的呈现

第二章 研究的背景知识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幼儿教师话语权:学理层面的探究

一 话语与话语权

二 教师话语权与幼儿教师话语权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 福柯:话语权力理论

二 布迪厄:场域理论

三 波兰尼:缄默知识理论

四 内尔-纽曼:沉默的螺旋

第三章 家长会上的幼儿教师话语权

第一节 幼儿教师话语权要素与载体

一 话语权的基本要素

二 话语权载体

第二节 幼儿教师话语权的静态类型

一“师控”类型下的话语权

二“失控”类型下的话语权

第三节 教师话语权的动态运作

一 教师话语的呈现

二 家长对话语的反馈

三 教师对反馈的处理

第四节 话语博弈与策略:家长会上的亲师对话

一 话语博弈的分析

二 幼儿教师策略

三 家长的回应与策略:“沉默”与“缄默”

第五节 幼儿教师话语权的特性

一 时空性

二 竞争性

三 潜在性

四 非对称性

五 演进性

第四章“转向背后”之运作机制分析

第一节 幼儿教师话语权的运作机制

一 空间机制:我的地盘,我做主

二 身份机制:我是教师,你是家长

三 资本机制:我有“教育”的资本

四 弥散:机制运作的综合效应

第五章 幼儿教师话语权的合理性探索

第一节 教师话语的理性“回归”

一 正确认识空间机制,合理利用家长会环境

二 理性对待身份机制,平衡亲师关系

第二节 教师话语权的合理提升

一 更新专业知识,增强教育资本

二 增加经济收入,提升经济资本

三 扩展社会网络,扩充社会资本

四 学会“说话”,增强话语效力

第六章 反思

一 对研究的反思

二 对自我的反思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幼儿教师话语权一定程度上保障着幼儿教师的教育权,也从某种意义上推动者幼儿与幼儿教师的共同成长与发展。话语权,不仅是一个社会人应该享有的权利,同时也是幼儿教师作为教育者必须发挥的权力。本研究从福柯“话语即权力”视角出发,借助布迪厄场域、资本分析工具,即用家长会空间场域考察幼儿教师的话语权现状,描述幼儿教师话语权呈现出的静态类型,探讨幼儿教师话语权运作的动态过程,试图归纳出幼儿教师话语权的特性,挖掘出幼儿教师话语权呈现如此现状的背后机制,对亲师对话中的“话语博弈”从机制层面上进行揭示,并探讨话语博弈中幼儿教师和家长的回应与策略的使用效果。最后,研究者根据不同的话语权类型提出建议,促使幼儿教师话语权的合理性得到认可。论文由四部分内容构成:
  第一章:研究的缘起及相关研究。从幼儿园教育场中“教师失语”与“教师霸语”两个相互矛盾的现象出发,搜索教师话语权的相关研究,探讨幼儿教师话语权呈现的现状。
  第二章:研究的背景知识与理论基础。本章主要探讨了教师权力与权利、话语权力与权势话语、教师话语权与幼儿教师话语权的认识与理解。本论文所涉及到的理论有:福柯的“话语即权力”理论、布迪厄的“场域”理论、波兰尼的“缄默知识”理论以及内尔-纽曼的“沉默螺旋”理论。
  第三章:家长会上的幼儿教师话语权。以静态与动态维度来描述家长会上幼儿教师话语权的要素、载体、类型、特性与运作过程。幼儿教师的话语权由发话者、受话者与话语场域三要素构成,以教育话语、商业话语、问题话语为载体发挥话语权。幼儿教师话语权的运作经过教师话语呈现、家长话语反馈和教师处理发挥三个阶段完成。这个过程中,幼儿教师的话语权在家长会上表现出两大类型:教师能够掌控的“师控”型话语和教师不能掌控的“失控”型话语。在这些成果的基础上,研究者发现幼儿教师话语权表现出时空性、竞争性、潜在性、非对称性以及演进性的特性。
  第四章:幼儿教师话语权“转向背后”之所见——话语博弈与策略分析。描述了幼儿教师话语权运作的主要机制:空间机制、身份机制、资本机制以及三大机制产生了话语权“弥散四周”的综合效应。这些机制的运作以家长会上亲师对话为载体,深度挖掘话语博弈中的“资本竞争”的本质并分别从教师和家长两个角度分析其中的策略使用价值。
  第五章:幼儿教师话语权的合理性探索。以前面四章的分析研究为基础,本章根据对幼儿教师话语权的现有类型划分和对运作机制的解读,将合理性探索分成两大部分:一是幼儿教师话语权的理性回归;二是幼儿教师话语权的合理提升。
  幼儿教师话语权的理想“规则线”到底应该达到怎样的水平,也许目前没有答案,也许并不存在这样的“规则线”,也许存在但却只是“理想”,并永远达不到,然而探寻的意义就在用逻辑思考、追寻的过程中。正是在思考、追寻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更多的问题,发现幼儿教师的现实处境,并坚定我们继续为幼儿教师话语权走下去的信心。

著录项

  • 作者

    王海容;

  •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 学科 教育学;学前教育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王海英;
  • 年度 2012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幼教人员;
  • 关键词

    幼儿教师; 话语权; 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