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九湖盆地中更新世晚期以来的古气候重建
【6h】

大九湖盆地中更新世晚期以来的古气候重建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大九湖地区相关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自然地理状况及钻孔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地形与地貌

2.3 现代气候特征

2.4 神农架自然植被垂直分布规律

2.5 钻孔及岩芯概况

第3章 大九湖DJH-2孔地层年代序列建立

3.114C测年与结果

3.2 氨基酸测年与结果

3.2.1 氨基酸测年法的基本原理

3.2.2 氨基酸测年法实验过程

3.2.3 氨基酸测年法实验结果

3.3 大九湖DJH-2孔岩芯年代序列建立

第4章 大九湖DJH-2孔孢粉分析

4.1 样品的采集及预处理

4.2 孢粉结果鉴定

4.3 孢粉结果分析

第5章 大九湖DJH-2孔古气候环境变化

5.1 DJH-2孔反映的大九湖地区古植被演替及环境演化规律

5.2 对比与讨论

5.2.1 末次间冰期环境特征

5.2.2 末次冰期环境特征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东亚地区是全球典型的季风区,也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区域。湖北神农架地区位于亚热带湿润与半湿润区的过渡地带,对气候变化反应敏感,是研究第四纪气候变化的理想区域。采白神农架林区亚高山湿地大九湖盆地DJH-2孔长43.57m的连续岩芯,记录了MIS8阶段晚期以来的气候变化信息。本文通过对大九湖盆地DJH-2孔剖面43.57m沉积物的沉积特征的分析,年代测定,元素、粒度、孢粉等环境代用指标的数据处理与分析,初步建立大九湖盆地中更新世晚期以来的古气候环境的演变过程。
  对大九湖DJH-2孔剖面43.57m岩芯进行间隔2-3cm的粒度测定,结合剖面岩芯的观察和描述,钻孔剖面反映出的沉积环境主要为湖泊沼泽相环境,间隔发育洪积扇和滩地。沉积相的特征也反映了大九湖经历多次气候冷暖干湿的变化。
  本文对13个含有机质较多的样品进行了氨基酸测年,结合前人已测定的DJH-2孔上部7个AMS14C测年数据,确定DJH-2孔剖面的底部年龄为275.8kaB.P.。通过对剖面元素和粒度的数据分析、孢粉数据整理,再结合SPECMAP曲线特征,本文划分了剖面反映的气候变化阶段,并校正了阶段起止年代。
  大九湖盆地中更新世晚期以来植被环境经历了八个演化阶段:43.50-37.20m(275.8~245.0kaB.P)寒温带针叶林间隔发育沼泽草甸;37.20-30.70m(245.0~188.0kaB.P)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30.70-15.0m(188.0~129.0kaB.P)寒温带针叶林过渡到沼泽草甸;15.0-10.34m(129.0~71.8kaB.P.)沼泽草甸过渡为亚热带阔叶林;10.34-8.98m(71.8~60kaB.P.)寒温带针叶林;8.98-3.93m(60~26kaB.P.)寒温带针叶林为主到沼泽草甸为主,中间也出现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3.93-1.92m(26~11kaB.P.)寒温带针叶林为主,其次为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1.92-0.3m(1~11kaB.P.)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过渡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大九湖中更新世晚期以来气候的演变,与SPECMAP深海氧同位素曲线及神农架石笋氧同位素记录对比,具有一致性,尤其是在末次冰期和末次间冰期冷暖变化趋势的反应上,说明大九湖盆地气候变化响应了全球大环境变化趋势,特别是对东亚季风变迁的响应,同时也显示出亚高山湿地的区域特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