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幸福教育的策略研究
【6h】

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幸福教育的策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

1.2 研究成果和现状

1.3 本文的写作框架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当前中学生幸福教育面临的现状分析

2.1 “幸福”教育的概念界定

2.1.1 “幸福”的阐释

2.1.2 幸福教育的解读

2.2 当前中学生幸福教育现状

2.2.1 中学生的幸福观偏差

2.2.2 中学生的幸福感缺失

2.2.3 中学生的幸福能力缺失

2.3 当代中学生幸福教育面临挑战的原因分析

第三章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幸福教育的内容

3.1 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幸福观

3.1.1 中学生幸福观教育

3.1.2 影响中学生幸福观的因素

3.1.3 如何树立中学生的幸福观

3.2 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

3.3 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3.3.1 心理健康教育与幸福教育的区别

3.3.2 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幸福教育的实现具有促进作用

3.3.3 心理健康教育过程对幸福的体验与心理的健全发展密切相关

3.4 激发学生快乐愉悦的情绪

第四章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加强和改进中学生幸福教育的策略

4.1 从思想品德教材中开展幸福认知教育和幸福观教育

4.1.1 把教材内容转化为幸福教育资源,帮助中学生构建幸福知识体系

4.1.2 关怀学生的生命,帮助中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幸福观

4.2 调整思想品德教学模式中培养并提升中学生的幸福感

4.2.1 走进学生的生活,从中学生情感需要出发寻求幸福情感的动力

4.2.2 通过体验式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的幸福感

4.3 通过思想品德课堂活动培养中学生追求和创造幸福的能力

4.3.1 调整目标培养中学生体验和追求幸福的能力

4.3.2 通过德性培养提高中学生创造和享受幸福的能力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幸福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好的教育应该是肯定人的本性、为人幸福、使人幸福的教育。幸福教育顺应了教育的本真意义,折射出了人性教育的本质,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提高感受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应该成为教育的应有之义,特别是作为德育重要阵地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理应承担提升幸福能力的责任。在政治教学中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创新课堂模式、搭建实践平台,这对学生理解幸福、感受幸福和创造幸福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幸福和幸福教育的概念出发,在认真分析各种幸福理论的基础上,重新审视教育和幸福之间的关系,指出二者的内在一致性。 具体来说本文首先是导论部分,主要阐明本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写作框架以及研究方法和角度;然后是对幸福教育现状的分析,通过对“幸福”和“幸福教育”相关概念的阐释,说明中学生幸福教育面临的挑战,指出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实施幸福教育的必要性;其次是通过事实论证,在思想品德课中开展幸福教育的具体内容;最后是在思想品德课中开展幸福教育的路径,是本文的重点,基于初中思想品德课与幸福教育的天然共性,从我与他人,我与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中感受和收获幸福,从思想品德课堂的多元的教学和评价模式,通过实践使幸福教育与思想品德课中建构起健康的关系,为迷茫的实践指明方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