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类型学视野下中职学生失范行为研究
【6h】

类型学视野下中职学生失范行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部分 绪论

一、研究缘由

(一)中职学生健康发展的诉求

(二)中职学校“身份认可”的现实需要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评析

(一)关于中职学生失范行为概念的研究

(二)关于学生失范行为产生原因的研究

(三)关于中职学生失范行为预防和矫正的研究

(四)对中职学生失范行为研究评述

三、主要概念界定

(一)类型学

(二)中职学生的失范行为

四、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 失范行为的理论解释

一、失范行为的生物学解释

二、失范行为的社会学解释

(一)社会失范论

(二)社会学习理论

(三)标签理论

(四)冲突理论

第三部分 中职学生失范行为的类型学分析

一、中职学生失范行为的类型

(一)根据失范行为的层次划分

(二)根据失范行为的机制划分

(三)根据失范行为的主体划分

二、中职学生行为“法纪”、“情理”二维分析

(一)中职学生不违法纪、不违情理的行为

(二)中职学生不违法纪、违情理的行为

(三)中职学生违法纪、不违情理的行为

(四)中职学生违法纪、违情理的行为

第四部分 中职学生失范行为原因分析

一、家庭教育的缺失

(一)家庭教养方式不当

(二)父母的期望不足

(三)对学校工作的不配合

二、不合身的负面标签

(一)标签形成的维度

(二)标签的表现

三、同辈群体的影响

(一)中职学生同辈群体韵类型

(二)同辈群体与中职学生失范行为的关系

第五部分 中职学生失范行为的预防和矫正建议

一、家庭层面

(一)确定宽严相济的教育方式

(二)给予合理的期望

(三)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

二、学校层面

(一)禁止语言倭化

(二)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

(三)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

三、政府层面

(一)开展适合中职学生参与的社会公益活动

(二)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和社会环境

(三)提高中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随着犯罪朝着低龄化方向发展,青少年学生的失范行为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的中职学校以初中毕业生为主要的招生对象,中职学生在心理上没有高职、本科院校学生成熟,在管理上不如普通高中严格,所以中职学校成为了失范行为发生的“重灾区”。同时,受历来“重学术、轻技术”思想的影响,职业教育在社会上的认可度并不高,中职学生的失范行为加剧了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刻板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探究学生失范行为,了解学生失范行为产生的原因,并能做到提早预防和及时控制显得愈发重要。 为了深入分析中职学生的失范行为,本研究透过类型学的视野,并借助文献分析、访谈和参与式观察等研究方法展开研究。研究发现,生物学说是最早的关于失范行为的解释,而社会学关于失范行为的研究则最为全面、透彻。依据不同的标准,中职学生失范行为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如依据失范行为的层次可划分为违法行为、违纪行为、悖德行为、悖俗行为;依据失范行为的机制可划分为偶然性失范行为、持续指向性失范行为;依据失范行为的主体可划分为个体失范行为和群体失范行为。本研究从法纪、情理两个维度对学生的失范行为进行分析,将其分为合法纪合情理行为、合法纪不合情理行为、不合法纪合情理行为、不合法纪不合情理行为。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失范行为产生的原因,更好地提出预防和矫正中职学生失范行为的建议,本研究试图站在学生的立场分析其行为。研究发现,所站的立场不同,对失范行为的看法也是不同的。有些行为在教师和家长眼里是失范行为,但是在学生眼里就是情有可原、合情合理的。因此,对学生失范行为的研究要从成人和学生两个视角进行研究。

著录项

  • 作者

    张秀;

  •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 学科 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庄西真;
  • 年度 201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类型学; 视野; 中职学生; 失范;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