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有形与无形:教学过程中的阶层再制
【6h】

有形与无形:教学过程中的阶层再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个人成长经历

(二)基于教育阶层化研究的现状

二、论文选题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相关文献综述

(一)关于课堂教学的研究

(二)关于教育阶层化的研究

四、理论基础

(一)文化再生产理论

(二)阶级教学法

(三)相关概念界定

五、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思路

六、研究过程

(一)研究现场的进入

(二)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三)研究现场的退出

(四)研究伦理反思

第二章 不一样的课堂教学

一、知识分类:整合、分离

(一)课堂知识与生活知识

(二)学科知识与学习习惯

(三)知识获得与学习方法

二、语言编码:精致、粗放

(一)学科术语与生活口语

(二)“必须说清楚”与“应该说清楚”

三、过程控制:迂回、直接

(一)曲折引导与断然定论

(二)互动参与与唯师独尊

(三)语言征服与权威征服

第三章 教学过程中的阶层再制

一、个体的特质——阶层的“镜子”

(一)精致编码与局限编码

(二)优越感与局促感

二、课堂教学——教育阶层化的又一个环节

(一)中产阶层的精致化课堂

(二)劳工阶层的形式化课堂

三、可能的影响——社会参与与社会顺从

(一)中产阶层的社会参与

(二)劳工阶层的社会顺从

第四章 思考与讨论

一、课堂教学是师生相互刺激的过程

二、家长主义的兴起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一)家校共谋,传递优势

(二)家校分离,扩大差距

(三)家庭资本下对学校教育的思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活动,是学校教育作用于学生的重要媒介,因而也是进一步探讨教育阶层化路径的必然选择。本文把学校作为阶层的载体,试图对不同学校教师课堂教学的差异进行精致化的呈现,并在此基础上探讨阶层再制发生的教育路径,形成教学过程与社会阶层结构之间的解释框架。希望以此引发学校及教育工作者的一些思考。 笔者选择两所不同类型的学校,通过课堂观察与比较分析发现,教师课堂教学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课堂知识分类、课堂言语以及过程控制。在知识分类上,学校B表现为知识整合,学校F则倾向于知识分离。在课堂语言上,学校B的教师多用学术性语言,对学生的语言训练要求高,语言更为精致;而学校F的教师多用生活口语,对学生言语训练相对欠缺,语言更为粗放。在过程控制方面,学校B表现为迂回,如知识教学中的“曲折引导”,教学活动中的“互动共生”以及课堂管理中的“语言征服”;学校F则更为直接,如知识教学中的“盖然定论”,教学活动中的“唯师独尊”以及课堂管理中的“权威征服”。 结合两所学校各自的教学氛围与阶层特点,笔者归纳出两所学校不一样的课堂教学类型,即学校B的所体现的“中产阶层的精致化课堂”与学校F所体现的“劳工阶层的形式化课堂”。两种教学类型在教学过程中塑造了学生不同的个性特质——社会参与与社会顺从,进而影响了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不同的阶层适应性,实现阶层再制。 本文从阶层的角度分析课堂教学,文化资本,家校合作等就成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家长主义的兴起,家庭资本对课堂教学的渗透,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思考学校教育面对不同的阶层该如何作为。

著录项

  • 作者

    杨小敏;

  •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 学科 教育学;教育学原理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高水红;
  • 年度 201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