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奥巴马2009年和2013年就职演说的批评语篇分析
【6h】

奥巴马2009年和2013年就职演说的批评语篇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Abstract

Contents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1.2 The Political Inaugural Address

1.3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1.4 Data Collection and Methodology

1.5 Organization of the Dissertation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2.1.1 Previous Studies at Home

2.1.2 Previous Studies Abroad

2.2 Studies on American President Inaugural Address(APIA)

2.2.1 Studies at Home

2.2.2 Studies Abroad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3.1 Van Dijk’s Positive Self-Presentation and NegativeOther-Presentation

3.2 Rhetorical Devices

3.2.1 Identification

3.2.2 Victimization

Chapter Four Analysis of Obama’s 2009 and 2013 Inaugural Addresses

4.1 Background Knowledge

4.2 Key Concepts of his Speeches

4.3 Rhetoric in President Barack Obama’s Inaugural Addresses

4.3.1 Identification

4.3.2 Victimhood

4.3.3 Other Linguistic Devices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5.1 Major Findings

5.2 Implications of the Study

5.3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References

Appendices

Acknowledgements

展开▼

摘要

批评语篇分析已经成为了横跨社会、政治、语言和教育科学领域的一门颇具影响力的学术研究活动,主要研究权力关系,意识形态操控和霸权主义。就职演说是新上任的总统首次正式演讲,本文主要尝试着研究就职演说的话语特征。因此,本文选取了奥巴马的两次就职演说作为语料,来揭示语言中所隐藏的意识形态。
  本文采用了范·代克2004年发表的《政治,意识形态和话语》一文中的理论框架以及程在2006年所使用的修辞分析方法来揭示话语结构中的意识形态。对奥巴马的两次就职演说的批评语篇分析强调了这样一个事实,即意识形态操控可以通过话语结构来表达、制定、证实并且间或反覆灌输。“肯定的自我表述和否定的他人表述”这一宏观策略是评价态度、观点的准确标准,而相比之下,后者主要侧重于对奥巴马的两次就职演说使用的修辞手段的研究,包括自我认同、受害、排比等等。
  研究结果表明奥巴马使用一系列话语策略以及修辞手段来代表他的意识形态。他使用这些修辞策略来为内群体,即美国人民和当前政府展现了积极的形象,同时,他将美国前任政府划分为外群体,并为之刻画了负面形象。批评语篇分析的结果可以用来揭示语言、权力和意识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本研究结果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在语言理解和输出方面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振兴在语言熟练方面被忽视的建设工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