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现代汉语连词与关联副词异同、替换及共现情况考察——以三组典型词为例
【6h】

现代汉语连词与关联副词异同、替换及共现情况考察——以三组典型词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零 引言

0.1 选题理由及意义

0.1.1 选题理由

0.1.2 选题意义

0.2 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0.2.1 研究目标

0.2.2 研究方法

0.2.3 语料来源

0.3 现代汉语连词与关联副词研究现状

0.3.1 连词与关联副词的界定

0.3.2 连词与关联副词的分类

0.3.3 连词与关联副词的多角度研究

0.4 本文的研究对象

第一章 并列类典型连词与关联副词异同、替换及共现情况考察

1.1 “且”与“又”的异同比较

1.1.1 句法考察

1.1.2 语义特征

1.1.3 语用分析

1.2 “且”与“又”的替换分析

1.2.1 句法条件

1.2.2 语义条件

1.2.3 语用条件

1.3 “且”与“又’’的共现情况

1.3.1 “且”与“又”共现的条件

1.3.2 “且”与“又”共现时的位置

第二章 递进类典型连词与关联副词异同、替换及共现情况考察

2.1 “而且”与“还”的异同比较

2.1.1 句法考察

2.1.2 语义特征

2.1.3 语用分析

2.2 “而且”与“还”的替换分析

2.2.1 句法条件

2.2.2 语义条件

2.2.3 语用条件

2.3 “而且”与“还”的共现情况

2.3.1 “而且”与“还”的共现条件

2.3.2 “而且”与“还”共现时的位置

第三章 转折类典型连词与关联副词异同、替换及共现情况考察

3.1 “但”与“却”的异同比较

3.1.1 句法考察

3.1.2 语义特征

3.1.3 语用分析

3.2 “但”与“却”的替换分析

3.2.1 句法条件

3.2.2 语义条件

3.2.3 语用条件

3.3 “但”与“却”的共现情况

3.3.1 “但”与“却”的共现条件

3.3.2 “但”与“却”共现时的位置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连词与关联副词作为现代汉语中重要的连接手段,在句子或篇章中所起的衔接作用非常相似,在一定的条件下,二者甚至可以相互替换或共现使用。本文选取了表示并列关系的典型连词“且”和关联副词“又”、表示递进关系的典型连词“而且”和关联副词“还”、表示转折关系的典型连词“但”和关联副词“却”作为代表,从句法、语义、语用三方面对它们进行异同比较,进而得出连词与关联副词在这三方面的异同、替换及共现条件。
  通过对以上几类典型连词与关联副词的对比、替换及共现情况分析,可以总结出一些连词与关联副词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连词与关联副词在句法方面的差异十分突出,二者在句法功能、连接功能及句法位置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别。在语义特征方面,汉语中几乎每个关联副词都兼属于一些表示时间、范围、程度的副词小类,语义一般都比较丰富,而连词作为专职起关联作用的连接词,相比而言语义更加确定和统一。在语用分析方面,许多连词是古汉语中遗留下来的,文言色彩较重,因此一般只用在书面语体中,而关联副词的使用相对灵活,在书面语和口语语体中都频繁出现。此外,一些连词在使用中还可起到特殊的话语标记作用,这也是连词和关联副词的区别之一。
  基于以上的异同分析,可以得出:连词与关联副词的替换基础首先是语义上的共通性,只有语义上相同或相似的词语才可以相互替换。在替换时,需注意到连词与关联副词不同的句法功能,当所起的连接功能是一方所特有的时候,二者不可相互替换,即使在可替换时,也要注意到句法位置需要变换与否。另外,部分词语虽在语义及句法上都可实现替换,但在语用方面存在差别,若直接进行替换也有可能不妥。
  在共现的条件方面,连词与关联副词的共现首先也要在语义上形成一致,只有当表达的是双方所共有的语义时,二者才可以同时使用。在句法和语用方面,连词与关联副词的共现,有时会产生一些原本使用其中一个词时没有、在两词连用时才增加的条件,有时一些原本在使用其中一个词时所受的条件限制,在两词连用时反而没有了,具体要根据不同词语的使用情况而定。在共现时的位置方面,连词总是位于关联副词的前面,二者在连接词语或后一小句无主语的分句时可以直接连用;在前后主语不一致的分句或句子里共现时,连词总是位于后一小句的主语前,关联副词一般位于后一小句的主语后、谓语前。

著录项

  • 作者

    杨奕;

  •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 学科 中国语言文学;对外汉语教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肖奚强;
  • 年度 2015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词类;
  • 关键词

    现代汉语; 连词; 关联副词; 衔接功能;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