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南京明城墙:一项基于政治象征理论的考察
【6h】

南京明城墙:一项基于政治象征理论的考察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的对象及内容

三、研究现状及趋势

(一)该课题的研究现状

(二)研究趋势

四、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

(二)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会说话的墙:墙与政治象征

第一节 墙的产生及墙文化的兴起

一、墙的起源

二、墙文化的兴起及研究方向

第二节 政治象征的基本理论

一、政治象征理论的提出及发展

二、政治象征的特征

三、政治象征的功能

第三节 墙的政治象征

一、区分政治身份和地位

二、增强政治情感

三、维护政治权力与政治文化

四、强化政治认同

第二章 凝固的历史:作为政治象征载体的南京明城墙

第一节 南京明城墙的建立及其价值意义

一、南京明城墙的建造背景

二、南京明城墙的价值意义

第二节 关于南京明城墙政治象征载体的分析

一、政治象征中的物

二、政治象征中的政治事件

第三章 流动的历史:南京明城墙的政治象征

第一节 南京明城墙初建时的政治象征

一、城墙布局的政治象征

二、铭文城砖与政治象征

三、城门的政治象征

第二节 南京明城墙历史变迁时期的政治象征

一、明成祖迁都时期

二、清朝时期

三、民国时期

第四章 重生的历史:南京明城墙政治象征的再生产

第一节 生产与再生产

一、生产与再生产的涵义

二、再生产对南京明城墙政治象征的意蕴

第二节 南京明城墙政治象征再生产的路径

一、“红色”元素与政治象征的再生产:红色光环下的南京明城墙

二、时代元素与政治象征的再生产:时代光芒中的南京明城墙

三、国际元素与政治象征的再生产:全球视野里的南京明城墙

第五章 墙里墙外:城墙文化的再审视

第一节 封闭与开放能否两全

一、东西方城墙的“对话”

二、东西方墙文化的碰撞

第二节 传统与现代能否赓续

一、墙垣沧桑:传统文化中的“墙”

二、古墙新貌:走进新时代的“墙”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展开▼

摘要

本文对南京明城墙的政治象征理论进行了探讨。伴随着中华文明的滥觞,独具一格的墙文化便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墙的产生、类别、功能及其研究的价值方向共同构成了墙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可以说,一部墙文化的发展史正是中国文化发展的缩影。进入到阶级社会尤其是封建社会时期,墙与政治生活产生了紧密联系,政治象征的引入使得这种联系成为可能。墙作为一种建筑语言,通过其政治象征的功能诉说着政治领域内不为常人所知的秘密,这些无声的语言在为人们提供社会记忆、区分社会等级地位、强化政治认同、树立政治权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城墙作为墙文化的构成部分,历来被人们视为国家权威的象征。作为政治象征载体的南京明城墙,其建造时间漫长,构造要求精良,布局与众不同,体现了一代王朝的非凡气魄,更象征了统治者朱元璋皇权神授、至高无上、不可侵犯的思想。其中城砖制作严格,并刻有各式铭文,是开启明初政治思想宝库的一把钥匙。城门高大雄伟,并与城楼、护城河等构成一幅象征皇家政治权威的空间画面。南京明城墙历经岁月沧桑,见证了明初迁都北京、南明衰落、太平天国运动、民国的“拆”“保”之争以及抗战时期的南京大屠杀等,这些恍如昨昔的社会记忆赋予了它更加丰富的象征内涵。岁月的年轮进入当代以来,尤其是新时期以来,南京明城墙面临着时代转型的任务,须满足当前政治生活的需要,因此,亟需对其政治象征进行再生产。从政治象征中的人、物、仪式等载体入手,南京明城墙政治象征的再生产分别注入了红色传统元素、时代元素以及国际元素等,为当今南京明城墙政治象征的再生产探索了简要的路径。作为东方语境下的南京明城墙,其与西方的罗马城墙和城堡皆有显著的差异,这种东西方墙文化的差异也体现了各自社会政治文化的不同。两种异质文化要实现有效共融,需要在继承自身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做到海纳百川。同时,墙文化还面临传统与现代的挑战,要实现墙文化的现代转型,需要我们挖掘优秀文化沉淀,建设文化之墙、自由之墙和多元之墙。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