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高校通识教育师资管理研究——基于N市四所高校的调查
【6h】

我国高校通识教育师资管理研究——基于N市四所高校的调查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选题的意义

三、研究现状综述

四、概念界定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我国高校通识教育师资管理的价值分析和相关理论

第一节 我国高校通识教育师资管理的价值分析

一、重视师资管理:确立通识教育重要地位的标识

二、规范师资管理:确保通识教育质量稳步提升的保障

三、推行师资管理:成就通识教师发展、育化学生成长的路径

第二节 我国高校通识教育师资管理的相关理论

一、“以人为本”:通识教育师资管理的理念

二、“有效激励":通识教育师资管理的途径

第二章 N市四所高校通识教育师资管理的调查和现状

第一节 N市四所高校通识教育师资管理的访谈调查

一、访谈的设计与实施

二、访谈调查对象的信息统计

第二节 通识教育教师的任用

一、通识教育课程的申报

二、通识教育课程的审核

第三节 通识教育教师的培训

一、我国通识教育师资培训的尝试和实践

二、通识教育教师培训的开展情况

第四节 通识教育教师的考核评价

一、通识教育教师的考核评价

二、通识教育中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

第五节 通识教育教师的激励机制

一、通识教育教师激励机制的作用

二、通识教育教师激励机制的现状

第三章 我国高校通识教育师资管理问题与原因分析

第一节 我国高校通识教育师资管理的主要问题

一、通识教育师资管理规划不足

二、通识教育师资培训效果有限

三、通识教育教师评价考核缺乏针对性

四、通识教育教师激励力度不足

第二节 我国高校通识教育师资管理问题的成因

一、“恶性循环”:通识教育实践的生态困境

二、“双重缺失”:通识教育师资管理的认知与权责

三、“职责不明”:通识教育教师身份的认同与参与

第四章 提高我国高校通识教育师资管理水平的对策

第一节 “良性循环”:通识教育理念与实践互推动

一、树立正确的通识教育理念,提升通识教育地位

二、开展通识教育实践探索,提高通识教育质量

第二节 “双重补足”:通识教育管理理念与机制同培育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师资管理理念,做好通识教育师资管理规划

二、成立专门的通识教育师资管理机构

三、完善通识教育师资管理机制

第三节 “明确职责”:通识教育教师身份与责任共明晰

一、以教书育人为根本,认同通识教育教师身份

二、努力提升自身通识素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三、承担通识教育教师责任,主动参与通识教育师资管理工作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通识教育是提升中国高教质量、塑造中国现代文明性格的重要内驱力。已有研究表明,师资是影响通识教育成败的关键,师资管理则是影响通识教育师资力量的关键。
  通识教育师资管理有着重要的价值。在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对通识教育师资管理的重视是确立通识教育在高校中重要地位的标识;规范的通识教育师资管理能够促进通识教育质量的提升;推行通识教育师资管理是通识教育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通识教育师资管理工作离不开科学的管理理论,人本管理理论和激励理论可运用到通识教育师资管理之中,为师资管理具体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指导。
  笔者运用访谈调查法对来自N市四所高校的相关教务人员和40位通识教育教师做了关于通识教育师资管理的访谈,并结合相关的网络调查结果从通识教育教师的任用、培训、考核评价和激励这四个主要方面对我国高校通识教育师资管理的现状作了概述。通过访谈笔者发现我国高校通识教育师资管理主要存在着管理缺乏具体规划;师资培训效果有限;教师评价考核缺乏针对性和教师激励力度不足这四个方面的问题。立足于相关文献资料和访谈分析,笔者从通识教育师资管理所处环境、管理责任主体和通识教育教师这三个层面分析了造成我国高校通识教育师资管理问题的原因。
  为提高我国高校通识教育师资管理水平,需要从多方面予以改进:一是要在政府的支持下形成通识教育理念和实践的“良性循环”,提升通识教育的地位和质量,为通识教育师资管理创建良好的生态环境;二是高校要实现通识教育理念和机制的“双重补足”,这就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师资管理理念,成立专门的通识教育师资管理机构,并在合理的规划下建立明确的通识教育教师任用标准,加强对通识教育教师的培训,建立合理的通识教育教师评价考核机制,完善通识教育教师激励机制;三是教师要认同“通识教育教师”身份,并明确这一身份所要承担的责任,主动配合并自觉参与通识教育师资管理工作。
  通识教育师资管理是通识教育实践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师资管理工作的开展不仅是为了调动通识教育教师的积极性,更是为了提高当前通识教育的教学质量,提高通识教育在我国高校中的地位,推进通识教育理念和实践的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