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内地与香港股市联动性研究——基于沪港通视角
【6h】

我国内地与香港股市联动性研究——基于沪港通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3 国外文献综述

1.2.4 国内文献综述

1.2.5 文献评述

1.3 研究方法

1.4 本文章节安排

1.5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2.1 股市联动性的定义

2.2.1 经济基础说

2.2.2 市场传染说

2.2.3 资本流动说

2.3 研究假设

2.3.1 两地宏观经济形势

2.3.2 两地贸易往来情况

2.3.3 沪港通制度

第三章 实证分析

3.1 样本的选取与说明

3.2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3.3 实证分析

3.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3.3.2 相关性分析

3.3.3 协整检验

3.3.4 误差修正模型(ECM)

3.3.4 DCC-GARCH模型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4.1 主要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于2014年11月17日正式实施的“沪港通”制度为境内外资金的流动提供了新的渠道,标志着我国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之间的联系取得阶段性进展。然而,“沪港通”是否加强了我国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之间的联动性,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沪港通”事件为切入点,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展开研究。定性研究方面,在经济基础说、资本流动说等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两地市场的实际情况,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1)沪港通推行之前,我国内地与香港股市之间存在联动性,但不明显;(2)沪港通推行之后,我国内地与香港存在明显的联动性。定量研究方面,以上证综合指数、深证成份股指数、恒生指数为样本,采用各股票指数的日收盘价数据,以2006年10月16日-2016年8月29日为研究期间,采用Mohsen Bahmani-Oskooee和Altin Tankui、Omar M.AlNasser和Massomeh Hajilee调整后的误差修正模型和DCC-GARCH模型,针对研究假设,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展开具体实证研究。在静态分析方面,利用基本统计量和相关系数,初步了解“沪港通”推行前后两地股票市场之间的联动性;采用误差修正模型,比较沪深与香港股票市场“沪港通”前后各模型回归结果在显著性和取值方面的差异,进一步说明内地与香港两地股票市场之间联动性的变动情况。在动态分析方面,构建DCC-GARCH模型,比较分析不同阶段动态相关系数的变动情况,对上述结论进行论证。研究结果表明,沪港通推行之前,两地股市联动性不明显,而沪港通推行之后两地股市表现出明显的联动性,即“沪港通”机制具有加强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之间联动性的作用;两地股票市场之间的联动性具有时变性的特点;在“沪港通”机制的刺激下,香港股票市场的反应更为成熟稳健。
  最后,针对研究结果,结合“深港通”、人民币国际化、资本市场完全开放等热点问题,本文从投资者、监管部门、上市公司等角度出发,建议投资者需谨慎投资港股、监管部门应加强两地合作且可通过建立集体诉讼制保护散户利益、上市公司通过向香港上市公司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来促进国企混合所有制的改革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