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江苏省流动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6h】

江苏省流动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图目录

表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外综述

1.2.2 国内综述

1.2.3 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

1.3 研究区域和数据来源

1.3.1 研究区域

1.3.2 数据来源及处理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与创新之处

1.5.1 技术路线

1.5.2 创新之处

1.5.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流动人口与人口流动

2.1.2 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

2.1.3 省外流动人口与省内流动人口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推—拉理论

2.2.2 人口城乡迁移理论

2.2.3 人力资本理论

第3章 江苏省流动人口的基本特征及其差异

3.1 江苏省流动人口的总体状况

3.1.1 流动人口的规模

3.1.2 流动人口的城乡结构

3.1.3 流动人口的地域结构

3.2 江苏省流动人口的基本特征

3.2.1 流动人口年龄结构

3.2.2 流动人口的性别结构

3.2.3 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

3.2.4 流动人口的职业

3.2.5 流动原因

3.2.6 流动人口的滞留时间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江苏省流动人口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差异

4.1 流动人口规模的空间分布

4.2 流动人口分布不均衡性研究

4.2.1 流动人口总体差异性分析

4.2.2 流动人口的内部差异分析

4.3 流动人口的重心迁移特征

4.3.1 重心模型

4.3.2 重心移动距离

4.4 基于空间自相关的流动人口空间格局特征分析

4.4.1 流动人口总体空间格局演变分析

4.4.2 流动人口的热点演化分析

4.4.3 流动人口空间变异特征的分析

第5章 江苏省流动人口与经济发展关系分析

5.1 指标的建立

5.2 因子分析

5.3 经济发展对流动人口的影响

5.4 流动人口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5.4.1 模型选取

5.4.2 数据来源

5.4.3 相关性检验

5.4.4 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对策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存在问题

6.3 促进流动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建议

6.3.1 优化产业结构,加强流动人口的引导,形成合理空间布局

6.3.2 引进高素质人才,同时加强流动人口就业指导与培训

6.3.3 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平等的相关保障体系

6.4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区域联系的加深,人口流动已成为一种社会常态。流动人口一方面推动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另一方面也对我国区域发展规划、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重要的支撑。江苏省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发展位居全国前列,而且在经济发展的吸引下,流动人口的数量和规模也引人注目,日益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为了更好地促进江苏省经济—人口协调发展,很有必要深入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
  本文以江苏省县域为研究单元,基于第五和第六次人口普查中的省内和跨省流动人口数据,首先用空间统计方法,研究流动人口不同群体的空间分布差异,结果表明:(1)省内和省外流动人口在人口学和社会经济特征方面既具有相似性又存在显著差异。(2)省外和省内流动人口空间分布渐趋集中化,但省内流动人口空间不均衡性较弱。从区域角度看,三大区域内部的差异是影响省内流动人口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而地区间的差异是引起省外流动人口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从重心迁移角度看,省外流动人口与省内流动人口在这十年间均向东南方向偏移,但偏移的距离和速度有所差异。(3)十年间省外流动人口的集聚程度远高于省内流动人口;省内流动人口的热点区始终广泛分布在苏南地区,冷点区域始终分布在苏中苏北地区,一直呈现南高北低的趋势,而省外流动人口冷热点地区总体上按照西北-东南格局层级分布。变差函数分析结果也表明这十年间省外流动人口的空间差异在不断增大,在南京、镇江、常州等地的集聚程度低于苏锡地区,而省内流动人口的空间差异性逐渐缩小,均衡化态势明显。
  其次,从经济水平、经济结构、经济外向性、经济社会保障、收入消费水平、城镇化水平以及就业情况等几个方面选取经济发展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和流动人口生产函数模型来探讨经济发展与流动人口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社会保障和经济外向性发展水平对省内流动人口的作用强度更大,省外流动人口则主要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因子;(2)从人力资本角度分析,流动人力资本对江苏省经济总产出的贡献率最大,且省内流动人力资本的贡献度更大。最后从产业结构调整、户籍改革、人才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推动流动人口-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著录项

  • 作者

    杨彩萍;

  •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 学科 地理学;人文地理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汤茂林;
  • 年度 201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地方经济 ;
  • 关键词

    区域经济; 流动人口; 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