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鸭肉干制食品的研制及其品质特性研究
【6h】

鸭肉干制食品的研制及其品质特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鸭肉干制食品概述

1.2 鸭肉制品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 微生物发酵剂在肉制品中的应用

1.3.1 乳酸菌

1.3.2 葡萄球菌和微球菌

1.3.3 霉菌和酵母

1.3.4 鸭肉脯发酵剂筛选标准

1.4 肉制品贮藏过程中的变化

1.4.1 普通肉制品

1.4.2 发酵肉制品

1.5 肉制品风昧物质形成途径

1.5.1 蛋白质和脂肪的水解

1.5.2 美拉德反应

1.5.3 微生物作用

1.5.4 其他

1.6 论文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1.6.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6.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鸭肉脯和鸭肉松加工工艺优化与研究

2.1 前言

2.2 材料与仪器

2.2.1 主要原辅料

2.2.2 仪器与设备

2.3 鸭肉脯实验方法与设计

2.3.1 鸭肉脯配方百分比

2.3.2 工艺流程

2.3.3 单因素试验

2.3.4 正交试验优化鸭肉脯加工工艺

2.3.5 相关指标测定

2.4 鸭肉松实验方法与设计

2.4.1 鸭肉松配方百分比

2.4.2 工艺流程

2.4.3 操作要点

2.4.4 单因素试验

2.4.5 正交试验

2.4.6 相关指标的测定

2.5 结果与分析

2.5.1 鸭肉脯试验结果

2.5.2 鸭肉松试验结果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发酵菌株的筛选及菌种发酵特性试验研究

3.1 前言

3.2 材料与仪器

3.2.1 试验菌种

3.2.2 培养基

3.2.3 仪器与设备

3.3 试验方法

3.3.1 菌株筛选标准

3.3.2 菌株生长曲线的测定

3.3.3 菌株产酸特性的测定

3.3.4 菌株分泌蛋白酶和脂肪酶特性的测定

3.3.6 抑菌试验

3.4 试验结果与分析

3.4.1 菌株生长曲线和产酸特性测定结果

3.4.2 菌株筛选结果

3.4.3 菌种之间拮抗作用试验结果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鸭肉脯发酵条件的优化

4.1 前言

4.2 材料与仪器

4.2.1 试验材料

4.2.2 仪器与设备

4.3 试验方法

4.3.1 各指标的测定

4.3.2 单因素试验

4.3.3 响应面优化发酵鸭肉脯工艺试验设计

4.3.4 试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4.4 结果与分析

4.4.2 响应面优化试验结果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鸭肉脯、鸭肉松和发酵鸭肉脯品质特性研究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试验材料

5.2.2 主要仪器设备

5.2.3 试验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3.1 黄豆粉的添加对鸭肉松出品率的影响

5.3.2 复合发酵剂的添加对鸭肉脯pH的影响

5.3.3 复合发酵剂的添加对鸭肉脯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5.3.4 鸭肉脯贮藏过程中微生物的变化

5.3.5 发酵剂的添加对鸭肉脯TBARS值的影响

5.3.6 发酵剂的添加对鸭肉脯组胺含量的影响

5.3.7 发酵剂的添加对鸭肉脯微观结构的影响

5.3.8 发酵剂的添加对鸭肉脯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5.3.9 鸭肉松挥发性风味物质测定结果

5.4 本章小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肉脯和肉松均是我国知名的传统干制肉制品,具有高蛋白、低脂肪、食用方便等特点,同时,鸭肉也是深受消费者喜爱的动物性食品原料之一,本实验主要以鸭肉为原料,将其加工成口感良好、风味独特、具有良好保藏性的鸭肉干制食品。
  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首先对鸭肉脯、鸭肉松加工工艺和质构特性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其中,鸭肉脯工艺的研究包括辅料的添加和脱水熟化对鸭肉脯感官品质的影响,并初步选择鸭肉与猪肉的比例、红曲粉的添加量、脱水时间、熟化温度四个单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分析,得出最佳工艺参数,鸭肉∶猪肉=8∶2、红曲粉添加量0.32%、脱水时间2h、熟化温度160℃;另外,优化了鸭肉松的制作工艺,通过煮制时间、烘烤温度、烘烤时间、搅拌时间四个单因素,以感官评分为检测指标,初步选择最适水平进行正交试验,得出最佳工艺参数:煮制时间3h、烘烤温度70℃、烘烤时间1h、搅拌时间4min。
  其次,采用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戊糖片球菌(Pedicoccus pentosaceus)、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作为发酵剂菌种,根据这四种菌株的生长曲线、发酵产酸特性、蛋白酶和脂肪酶分泌能力、菌种之间的拮抗作用、对大肠杆菌的抑制能力进行筛选,并最终选择两种菌株,验证其发酵鸭肉脯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嗜酸乳杆菌和戊糖片球菌生长滞期较短,且两种菌株均具有产蛋白酶特性和产脂肪酶特性,菌种之间无拮抗作用,且对腐败菌的抑制能力强于其他两种菌株,可以作为混合发酵剂应用于鸭肉脯的制作过程。
  第三,优化了发酵鸭肉脯的制作工艺,以发酵鸭肉脯pH变化和感官品质为检测指标,选择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发酵剂的比例、发酵剂的添加量做单因素试验,并初步确定每个因素的最佳水平范围,选择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发酵剂的添加量三个主要因素进行响应面试验,以鸭肉脯的剪切力和感官品质评分为响应值,得出最优发酵工艺:发酵时间49.15h、发酵温度22.18℃、Lg(发酵剂添加量)7.09cfu/g,通过验证此条件下感官评分有显著提升。
  最后,对鸭肉产品即鸭肉松、鸭肉脯、发酵鸭肉脯品质特性和在制作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其中,研究了黄豆粉的添加量对鸭肉松出品率的影响,并测定了鸭肉松挥发性风味物质,研究发现黄豆粉的添加不仅改变了肉松的色泽,而且使鸭肉松的出品率增加约12%;另外,探讨了鸭肉脯和发酵鸭肉脯在组织结构、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生成量、贮藏过程中微生物的变化、发酵过程对鸭肉脯亚硝酸盐含量和抗氧化的影响,通过对比发现,在电镜下,发酵过程改变了鸭肉脯的组织结构,使鸭肉脯结构疏松;挥发性风味物质中,发酵组醇类等产生风味物质的百分含量高于普通组;经过发酵的鸭肉脯其菌落总数和霉菌、酵母菌含量大大低于对照组,延长了鸭肉脯的贮藏时间;且发酵过程使亚硝酸盐的含量降低速率增加,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TBA含量的增长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减缓了产品的氧化。

著录项

  • 作者

    赵树斌;

  •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 学科 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陶明煊,潘道东;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TS251.64;
  • 关键词

    肉干食品; 鸭肉脯; 鸭肉松; 加工工艺; 品质特性;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