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初中课堂冷场现象研究
【6h】

初中课堂冷场现象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相关概念界定

四、文献综述

五、研究设计

第一章 课堂冷场概述

第一节 课堂冷场的内涵

一、“冷场”的多维解读

二、课堂中的“冷场”

第二节 课堂冷场与相关课堂现象

二、“冷场”与“沉默”

三、“冷场”与“布白”

第二章 多维视角下的初中课堂冷场

第一节 不同感受主体观课堂

一、观课者视角

二、教师视角

三、学生视角

第二节 不同类型课堂冷场现象

一、表面“冷场”与实质“冷场”

二、整体“冷场”与局部“冷场”

三、公开课“冷场”与家常课“冷场”

第三章 初中课堂冷场现象本质探寻

一、“课堂冷场”形成的原因

二、“课堂冷场”遭拒的缘由

第二节 课堂“冷场”的表征及成因

一、课堂“冷场”的教学现象表征

二、课堂“冷场”的形成原因

第四章 初中课堂冷场现象的理性反思

一、弱化“课堂冷场”的消极观念

二、转化“课堂冷场”为教学资源

第二节 有效化解课堂“冷场”

二、追求“动态生成”的教学境界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后记

展开▼

摘要

课堂冷场是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师生之间对话交往衔接的中断,是一种“教师提问、学生无回应”而带来的消极课堂情绪的现象,也可以理解为在课堂中发生的教师忽视学生的现象。前者源于参与课堂对象的感知,后者需要通过对课堂教学反应及其效果的理性分析获取。因此,课堂冷场作为一种课堂现象,既属于不规则的教学活动现象,也属于不规则的教学意识现象。它既具有一般性的课堂现象的共性——可观察性,也具有区别于一般课堂现象的特殊性——主观感受性。在课堂教学中,它既容易被教师所注意,也容易被教师所忽视。
  本研究通过将课堂冷场悬置起来,不事先做过多的价值判断,不以过多的理论固化我们对课堂冷场的印象,还原课堂教学的本真,体会隐藏在课堂冷场这一现象背后的教师课堂教学理念。通过课堂观察,做实时的记录,也对录像进行深入的分析,尝试还原真实的课堂教学“现场”。对师生进行调查、访谈,了解其在课堂中的真实反映与心理活动。从“课堂冷场”这一大众性的主观认知角度和课堂“冷场”这一对课堂教学状态进行理性价值判断的角度,分析课堂冷场的表现形式及其影响因素。
  研究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令师生感到交流不畅而产生的“课堂冷场”主观感受的现象,也存在由于非实质性师生交往而造成的学生学习场域“冷却”的客观教学现象。隐藏在“课堂冷场”这一主观认知背后的是简单思维和带有“展示性”的课堂教学观,而课堂提问、教学逻辑、师生课堂状态等都是影响“课堂冷场”现象产生的重要因素。课堂“冷场”则意味着课堂教学中的“边缘人”和“学生缺场”等。造成课堂“冷场”的原因与教师的教学设计理念和课堂教学目的密不可分。基于此,本研究对课堂冷场现象作了理性反思,面对“课堂冷场”这一由偏差性的课堂教学思维引起的心理感受,我们应弱化“课堂冷场”的消极观念,树立开放的课堂教学观、转变消极的课堂提问理念、形成理解性的师生交往状态,将“课堂冷场”的局面转化为积极的教学资源。为了消除课堂“冷场”这一由偏差性的教学行为引起的忽视学生的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应更多地强调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整体参与、自我体验和课堂;教学现象;课堂教学观的生成性。

著录项

  • 作者

    孙玲玲;

  •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 学科 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吴亮奎;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G632.421;
  • 关键词

    初中教育; 课堂教学; 冷场现象;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