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数学教师的教育信念与数学史素养的相关性研究
【6h】

数学教师的教育信念与数学史素养的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研究背景

1.1 改革之源:课程研究范式转向“教师”,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越来越重要

1.2 应然之法:数学教师教育信念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出发点和灵魂

1.3 实然之惑:教师教育信念的式微导致教师教学行为的异化、自身成长的滞退以及学生发展的缺失

1.4 探究之路:数学史与数学教师科学合理信念形成的关系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数学教师信念的相关研究与界定

2.1.1 信念

2.1.2.教师信念

2.1.3.数学教师教育信念

2.2 数学史与教师教育

2.2.1 数学史的教育意义

2.2.2 数学史素养与教师信念

2.3 文献小结

第三章 研究方法与设计

3.2 研究目标

3.3 研究方法

4.1 问卷设计

4.2 研究对象

4.3 数据收集与样本分布

4.4 数据统计方法

4.5 研究结果与发现

4.5.1 数学教师教育信念的组成成分

4.5.2 数学教师教育信念与数学史素养的聚类

第五章 定性研究及结果

5.1 选置的确定

5.2 课程标准中对“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的要求

5.3 访谈过程

5.4 数学史素养对数学教师教育信念产生影响的成因分析

5.4.1 历史相似性的影响

5.4.2 数学史的文化熏陶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启示

6.2 启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数学教育课程改革凸显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性,数学教师教育信念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出发点和灵魂.如何转变数学教师的教育信念,形成科学合理的教育观,成为数学教育界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研究者尝试从数学史的角度入手,分析借鉴当下的研究成果,开展“数学教师的数学教育信念及其与数学史素养的相关性研究”,分析、归纳、总结研究设计的意义及结论.
  本文主要探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在改革背景下,数学教师信念裹挟着哪些不同的观点?根据这些观点的不同组合,数学教师的信念可以被划成哪几种不同的类型?
  第二,含有不同层次数学史素养的教师,是否促成了不同类型数学教师信念的形成?
  第三,不同性别、学历、任教年级段的教师,是否在数学史素养和数学教育信念上存在显著差异?
  研究分为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两个部分,在定量研究中针对全国各地各种职称的教师编制了问卷以网上问卷的形式展开调查;质性研究则通过访谈的形式,选取“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为课题给7位典型教师先后上3节不同设计的被试课程,并让被试教师谈谈他们的看法,从而分析定量研究产生的结果的内部原因.
  研究发现:(1a)在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师的教育信念包含四种成分,即数学观、数学学生学习观、数学教学观、数学教师自我实现观;(1b)数学教育信念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为建构主义教学观,第二类为可误主义教学观,第三类为绝对主义教学观;(2a)不同层次数学史素养的教师能够对数学教师教育信念总体产生影响;(2b)不同层次数学史素养的教师能促成不同类型数学教师教育信念的形成.(3)不同性别、学历、任教年级段的教书在数学史和数学教育信念上均无显著差异.
  根据研究所获得的结论,对改变数学教师教育信念得到三点启示:1.在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可以把数学史素养纳入作为一定的评价机制引起数学教师的重视2.开设数学史相关的学习课程教师培训具有重要意义3.组织开设数学史文化交流活动促进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教育信念。

著录项

  • 作者

    蒋奇;

  •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 学科 学科教学(数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吕林海;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O1-4;
  • 关键词

    数学教育; 教师信念; 数学史素养; 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