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半胱胺对山羊瘘管安装手术后急性期细胞免疫的影响
【6h】

半胱胺对山羊瘘管安装手术后急性期细胞免疫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引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应激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

1 应激与应激源

2、应激对机体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半胱胺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1 半胱胺的理化性质

2 半胱胺的生物学作用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胃肠道的黏膜屏障

1 肠黏膜屏障

2 胃黏膜屏障

3. 瘤胃黏膜屏障

参考文献

第二篇 试验研究

系列一 口服半胱胺对山羊手术后急性期外周血细胞免疫和几种炎症反应指标影响的初探

试验一 口服半胱胺对山羊手术后急性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试验二 半胱胺和IGF-1对山羊体外培养T淋巴细胞转化率的影响

试验三 口服半胱胺对山羊手术后急性期外周血淋巴细胞数量及几种炎症反应指标影响的初探

讨论

参考文献

系列二 瘤胃、瓣胃黏膜内免疫细胞的分布

试验一 瘤胃、瓣胃黏膜内免疫细胞的观察

试验二 安装瘤胃瘘管后瘤胃黏膜形态的观察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附录 半胱胺对十二指肠手术后急性期外周血皮质醇含量的影响

致谢

展开▼

摘要

为了研究半胱胺对手术后急性期外周血淋巴细胞数量、转化的影响及相关机制,同时初步探索半胱胺对手术后炎症反应的影响,本文进行了如下试验:
   系列一口服半胱胺对山羊手术后急性期外周血细胞免疫和几种炎症反应指标影响的初探
   试验一:半胱胺对山羊手术后急性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8只本地山羊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圈饲养,每只羊分别先后施行瘤胃、十二指肠瘘管安装手术。术前每只山羊每天饲喂精料300g,自由采食花生秆,瘤胃瘘管安装手术前3天试验组在精料中添加半胱胺盐酸盐微胶囊45mg/kg·BW·d(CT2000,含30%半胱胺盐酸盐),并持续添加直至试验结束;瘤胃手术后恢复14天,安装十二指肠瘘管,恢复期与手术后饲喂方案同瘤胃手术。分别于瘤胃手术前4天、术后1、2、3、4、8天,十二指肠手术前1天、术后1、3、8天颈静脉采血,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转化率。结果显示,对照组瘤胃手术后1天T淋巴细胞转化率下降39.7%(p<0.05),此后逐渐恢复,但术后8天仍低于术前水平;十二指肠手术后1天T淋巴细胞转化率也显著下降(31.15%,p<0.05),于第8天恢复,表明手术应激削弱了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增殖功能。在口服半胱胺山羊观察到手术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较小,与未施加手术相比,两次手术后的T淋巴细胞转化率均无显著改变,且有逐渐上升的趋势。组间相比,试验组T淋巴细胞转化率在瘤胃手术后2、3、4、8天分别比对照组高61.16%、67.03%、80.07%和111.94%(p<0.05),十二指肠手术前、术后1、8天显著高于对照组118.03%、75.53%、60.07%(p<0.05),表明半胱胺提高手术后急性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转化率,缓解手术造成的细胞免疫抑制。
   试验二半胱胺和IGF-1对山羊体外培养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转化率的影响
   采用6只成年山羊新鲜肝素抗凝血,分离得到淋巴细胞,培养后检测其转化率。试验分为对照组(培养液)、半胱胺组(培养液中加入半胱胺,终浓度为38.58μg/ml)和IGF-1组(培养液中加入IGF-1,终浓度为25ng/ml)。结果显示,半胱胺组和IGF-1组T淋巴细胞转化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158.07%和46.42%(p<0.05),表明半胱胺直接刺激外周血T淋巴细胞转化,并提示半胱胺可能通过IGF-1促进T淋巴细胞转化。
   试验三口服半胱胺对山羊手术后急性期外周血淋巴细胞数量及几种炎症反应指标影响的初探
   选用6只山羊(波尔山羊×本地白山羊),按体重相近的原则分成试验组(n=3)与对照组(n=3),分圈饲养,每只羊分别先后施行瘤胃、十二指肠瘘管安装手术。术前每只山羊每天饲喂精料300g,自由采食花生秆,瘤胃手术当天试验组在精料中添加半胱胺盐酸盐微胶囊45mg/kg·BW.d(CT2000,含30%半胱胺盐酸盐)并持续到术后8天;第一次手术后14天安装十二指肠瘘管,饲喂方案同瘤胃手术。于瘤胃手术前1天、术后1、4、8天,十二指肠手术前1天、术后1、2、3、4、8天颈静脉采血,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数量和呼吸爆发功能及炎症因子IL-1p、IL-8、TNF-α含量。结果显示,对照组瘤胃手.术后1天淋巴细胞数量急剧减少83.53%(p<0.05),于第8天恢复至术前水平。试验组细胞数量虽减少,但减少的幅度(47.87%)比对照组小,于术后4天恢复,并在术后8天时显著高于手术前。十二指肠术后1天至8天,对照组和试验组的淋巴细胞数量都基本维持在术前水平。组间相比,试验组淋巴细胞数量于瘤胃手术后1天(188.23%)、8天(s0%),十二指肠手术后1天(56.5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半胱胺提高了外周血淋巴细胞数量,缓解手术对淋巴细胞数量的抑制。综合淋巴细胞数量及T淋巴细胞转化率结果来看,半胱胺都有促进作用,提示半胱胺可能通过提高手术后急性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来增加淋巴细胞数量的,本研究的体外试验也证明了半胱胺通过直接刺激作用或通过IGF-1途径,促进淋巴细胞的转化,从而增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数量。
   对照组十二指肠手术后1天,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量分别增加113.9%和264.70%(p<0.05)。同时外周血炎症因子IL-iβ、IL-8含量也增加,分别在术后2天恢复正常。本试验条件下半胱胺对细胞因子IL-1β、IL-8、TNF-α含量和呼吸爆发基本无影响,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分别增加了十二指肠手术后2天的白细胞数量及术后4、8天的中性粒细胞数量。
   结论:手术抑制了外周血淋巴细胞数量及T淋巴细胞转化率,半胱胺直接刺激提高T淋巴细胞增殖,增加外周淋巴细胞数量,并可能通过IGF-1系统促进淋巴细胞转化,缓解手术对细胞免疫的抑制。半胱胺对急性期炎症因子的含量没有影响,只是对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量的增加有一定作用。
   为了研究山羊前胃黏膜免疫细胞的分布及瘘管安装对瘤胃形态的影响,本研究进行如下试验:
   系列二免疫细胞在前胃黏膜的分布
   试验一瘤胃、瓣胃黏膜内免疫细胞的观察
   8只青年山羊(波尔山羊×本地白山羊),屠宰后迅速取出瘤胃、瓣胃,i0%福尔马林固定、切片、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结果显示,瘤胃和瓣胃黏膜内都存在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它们大多分布在固有层,有小部分迁移至上皮内。
   试验二安装瘤胃瘘管后瘤胃黏膜形态的观察
   将安装有瘤胃瘘管2个月的10只青年山羊屠宰后,迅速取出瘤胃瘘管周围6-8cm组织剪切成小块固定、切片、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结果显示,瘤胃瘘管周围组织黏膜形态发生变化,表现为乳头变稀变小,上皮细胞异常增生,固有层向上皮浸润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