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嗜水气单胞菌J-1株ahyI基因缺失株的构建特性分析
【6h】

嗜水气单胞菌J-1株ahyI基因缺失株的构建特性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嗜水气单胞菌毒力因子的研究进展

1 外毒素(exotoxin)

1.1 气溶素(Aerolysin)

1.2 溶血毒素(hemolytic toxin)

1.3 细胞毒性肠毒素(Cytotoxic enteroxin)

1.4 HEC毒素

2 胞外酶类

2.1 胞外蛋白酶(Extracellular protease)

2.2 磷脂酶(Phospholipase)

2.3 核糖核酸酶

3 黏附因子

3.1 S层

3.2 菌毛(Fimbriae)

3.3 外膜蛋白

3.4 脂多糖

4 生物被膜(biofilm)

5 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群体感应系统1的研究进展

1 QS1的机制

2 QS与致病性

2.1 QS与生物被膜

2.2 QS与TTSS

2.3 QS1与其他毒力因子

参考文献

第三章 ahyⅠ基因的在不同来源气单胞菌中的分布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及培养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1.4 嗜水气单胞菌J-1株ahyⅠ基因的检测分析

1.5 PCR检测不同来源气单胞菌中ahyⅠ基因的分布

2 结果

2.1 嗜水气单胞菌J-1株ahyⅠ基因的分析

2.2 PCR检测不同来源气单胞菌ahyⅠ基因分布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嗜水气单胞菌ahyⅠ基因缺失株的构建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和质粒

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1.3 ahyⅠ基因缺失株的构建

1.4 互补株的构建

2 结果

2.1 缺失株的构建

2.2 互补株的构建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嗜水气单胞菌ahyⅠ基因缺失株的特性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和质粒

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1.3 特性分析

2 结果

2.1 生长曲线

2.2 AI-1产生水平的比较

2.3 AI-2产生水平的比较

2.4 溶血价的测定

2.5 胞外蛋白酶活性

2.6 全菌蛋白SDS-PAGE

2.7 胞外产物SDS-PAGE

2.8 外膜蛋白SDS-PAGE

2.9 细胞黏附

2.10 细胞侵袭

2.11 生物被膜

2.12 半数致死量

2.13 荧光定量PCR进行基因表达量分析

3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致谢

展开▼

摘要

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是哺乳动物和水产动物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具有一系列的毒力因子,包括溶血素、肠毒素、细胞毒素、甘油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和丝氨酸蛋白酶等。有研究表明群体感应系统可以调控毒力因子的产生。
   群体感应系统1(QS1)广泛存在于革兰阴性菌中,AhyI是嗜水气单胞菌QS1信号分子合成酶。本试验根据嗜水气单胞菌ATCC7966的ahyI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以嗜水气单胞菌J-1株DNA为模板进行PCR的检测和分析,可扩增到952bp片段,通过Blast比对,发现与嗜水气单胞菌ATCC7966及嗜水气单胞菌SSU的ahyI基因同源性很高,分别为99%、96%。用PCR方法检测ahyI基因在115株不同来源、不同地区气单胞菌中的分布,结果表明22株嗜水气单胞菌中检出,阳性率为100%,且特异性高,说明ahyI基因在嗜水气单胞菌中有一定的保守性。维氏气单胞菌(A.veronii)ahyI基因的检出率为50%(34/68),在14株温和气单胞菌(A.sobria)和7株库蚊气单胞菌(A.culicicola)中分别有9株和3株为阳性。ahyI基因在健康、发病鱼以及水体中没有明显的特征分布。
   根据嗜水气单胞菌ATCC7966的基因组设计两对引物,分别扩增嗜水气单胞菌J-1株ahyI基因的上游870bp和下游920bp,将氯霉素基因插入上下游之间,构建缺失ahyI基因的自杀性质粒pHM5(ahyI)。将重组的自杀性质粒转入EcoliSM10,用滤膜接合法将重组质粒转入嗜水气单胞菌J-1株,通过抗性以及蔗糖筛选出双交换的缺失株,并利用pUC18载体构建该基因的互补株。对缺失株、野生株及互补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发现,hyI基因缺失后,菌株不能合成AI-1,但对AI-2的影响不显著。缺失株的胞外蛋白酶活性下降,通过SDS-PAGE比较发现,胞外蛋白图谱与J-1株明显不同;RT-PCR显示,丝氨酸蛋白酶基因表达降低。与J-1株相比,缺失株对Hep2细胞的黏附力和对EPC细胞的侵袭力都下降,但是在斑马鱼的半数致死量上与J-1株相同。
   ahyI基因的敲除使嗜水气单胞菌无法合成信号分子AI-1,且胞外蛋白酶的活性、丝氨酸蛋白酶的表达、对Hep2细胞的黏附力以及对EPC细胞的侵袭力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这些改变并没有对嗜水气单胞菌J-1的致病性产生明显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