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缓释氮肥在单季稻一次性施肥中的应用
【6h】

缓释氮肥在单季稻一次性施肥中的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水稻生产现状

1.1.1 我国水稻生产现状

1.1.2 浙江省水稻的生产现状

1.2 水稻生产存在的问题

1.2.1 种植面积缩减

1.2.2 肥料施用过量且利用率偏低

1.2.3 农村劳动力结构失调,农业生产负担较重

1.3 水稻生产中的肥料利用率

1.3.1 施肥量

1.3.2 施肥时期

1.3.3 水稻土中氮素的转化

1.3.4 肥料利用率与土壤酶的关系

1.4 我国缓释肥料的发展与应用现状及其在水稻中的应用前景

1.4.1 缓释肥料的发展与应用

1.4.2 缓释肥料在水稻上一次性施肥的应用前景

1.5 水稻生产上一次性施肥的可行性

1.6 小结

第二章 课题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2.1 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2.2 研究背景

2.3 研究内容

2.4 技术路线

第三章 不同缓释肥料养分释放特性研究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1.3 测定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缓释肥的养分释放特性

3.2.2 不同缓释肥对土壤脲酶活性(urease activity,UA)影响

3.2.3 不同缓释肥对土壤硝酸还原酶活性(nitrate reductase activity,NRA)影响

3.3 小结

第四章 一次性施肥对单季稻产量及养分积累的影响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设计

4.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4.1.4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一次性施肥对单季稻分蘖数的影响

4.2.2 不同缓释肥对单季稻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4.2.3 不同缓释肥对单季稻增产的影响

4.2.4 不同缓释肥处理对养分累积的动态

4.3 小结

第五章 单季稻一次性施肥中缓释肥的适宜用量与比例研究

5.1 试验目的

5.2 试验设计

5.3 结果与分析

5.3.1 不同施肥配比对旱稻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5.3.2 不同施肥配比对旱稻产量的影响

5.4 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缓释肥养分释放特性评价

6.2 缓释肥在单季稻一次性生产中的增产效应

6.3 以缓施肥为载体的一次性施肥技术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水稻作为我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粮食安全中占有主导地位,而合理施肥对于增加水稻产量、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水稻生产中面临增肥不增产、养分利用率低和农村劳动力短缺等问题,影响了施肥的经济效益。本文针对水稻生产中施肥不合理与劳动力短缺的现状,开展了浙江省单季稻一次性施肥关键技术研究。收集了市场在售缓释肥(包膜1、包膜2、脲醛缓释肥)和科研单位实验室试制缓释肥(包膜3、稳定性肥料)品种共5个,分别通过水溶出率法和土壤培养法研究了不同缓释肥品种的养分释放特性及影响因素,同时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缓释肥品种在单季稻一次性施肥中的增产效应。主要结果表明:
  1、包膜1和包膜2缓释肥在水溶出率法中养分释放呈S型曲线,初期溶出率分别为0.81%和2.9%,理论释放周期分别为106天和63天,符合缓释肥养分释放要求,能作为单季稻一次性施肥的备选肥料,而包膜3养分释放曲线呈抛物线模型,初期溶出率达5.07%,理论释放周期仅为8天,不能满足缓释肥的养分释放需求。
  2、水溶出率法中养分释放动态曲线表明包膜1和包膜2的实际养分释放周期分别为75d和45d,均小于理论养分释放周期。3种包膜缓释肥在土壤中的养分释放动态与水溶出率法中相似,但土壤中养分释放速率大于水溶出率法。红壤和湖松田土壤等不同土壤类型对包膜肥料养分释放速率没有明显的影响,但淹水培养时土壤养分释放速率大于旱地培养方法。
  3、土壤培养时土壤中酶活性受缓释肥养分释放特性和培养条件的影响。各缓释肥在旱地培养时脲酶活性均显著大于淹水培养。包膜1和包膜2缓释肥脲酶活性较低,随着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加。稳定性肥料、脲醛肥和包膜3缓释肥养分释放较快,土壤中脲酶活性均较高,而且培养5d时脲酶活性大于培养20d时脲酶活性。包膜1和包膜2土壤脲酶活性在红壤和湖松田土壤中培养时没有明显差异,但稳定性肥料、脲醛肥和包膜3缓释肥在不同土壤中培养时脲酶活性有较大的差异。土壤硝酸还原酶活性均随着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加。稳定性肥料、脲醛肥和包膜3缓释肥在不同培养时间硝酸还原酶活性均高于包膜1和包膜2缓释肥。
  4、单季稻生产中应用缓释肥时,能增加单季稻的有效分蘖,水稻每穗总粒数、有效穗和株高等产量构成因子,对千粒重没有明显的影响。包膜1和包膜2缓释肥能促进单季稻养分吸收量,在长兴林城和长兴彭城两个试验点中单季稻产量和等施氮量的化肥处理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稳定性肥料和包膜3缓释肥在两个试验点中产量效应不稳定,而脲醛肥在两个试验点中都显著影响了水稻产量。
  5、综合不同缓释肥养分释放特性以及单季稻田间试验结果,采用包膜1或包膜2缓释肥,总施氮量与习惯施肥持平,缓释肥施用比例60%时,单季稻产量可与习惯施肥持平或增产,并增加单季稻养分吸收量和氮肥表观利用率。
  6、缓释肥施用量和施用比例试验结果表明,当氮肥施用量与习惯施肥相等,包膜2施用比例40%以上,一次性施肥即可使早稻产量与习惯施肥持平或增产。当氮肥施用量比习惯施肥减少20%时,包膜2施用比例在48%,而且增加一次追肥,旱稻产量比习惯施肥增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