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灰靶模型的宜兴市耕地质量评价
【6h】

基于灰靶模型的宜兴市耕地质量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耕地变化研究进展

1.3.2 耕地景观格局研究进展

1.3.3 耕地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1.3.4 GIS技术在耕地保护研究中的应用

1.3.5 灰色系统理论的研究进展

1.3.6 国内外研究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1.6 数据获取

1.6.1 数据来源

1.6.2 数据预处理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耕地

2.1.2 耕地数量变化

2.1.3 耕地景观格局

2.2.3 土地稀缺理论

2.2.4 区位理论

2.2.5 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及耕地利用时空变化

3.1 研究区概况

3.1.1 区位特征

3.1.2 自然地理条件

3.1.3 社会经济状况

3.1.4 土地利用状况

3.2 耕地利用现状分析

3.2.1 耕地利用结构分析

3.2.2 耕地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3.3 耕地时空变化分析

3.3.1 耕地总量变化特征分析

3.3.2 耕地转变特征分析

3.3.3 耕地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耕地质量评价方法

4.1 耕地质量评价原则

4.1.1 主导性原则

4.1.2 差异性原则

4.1.3 可行性原则

4.1.4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4.1.5 GIS支持下的自动化评价原则

4.2 耕地质量评价单元的确定

4.2.1 评价单元划分的方法

4.2.2 评价单元的确定

4.3 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4.3.1 耕地质量影响因子分析

4.3.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3.3 评价单元指标获取及分析

4.4 评价模型构建

4.4.1 灰靶模型理论

4.4.2 指标权重的确定

4.4.3 构建改进灰靶模型

第五章 评价结果及对策建议

5.1 评价结果与分析

5.1.1 耕地栅格的靶心度计算

5.1.2 耕地质量等级划分

5.1.3 耕地质量等级空间分布特征

5.2 提升耕地质量的对策建议

5.2.1 高质量等级耕地

5.2.2 较高质量等级耕地

5.2.3 中等质量等级耕地

5.2.4 较低质量等级耕地

5.2.5 低质量等级耕地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与不足

6.2.1 创新之处

6.2.2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耕地是土地资源中的精华部分,是人们获取农产品的基础物质条件,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前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以及急速扩张的人口背景下,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我国也面临着土地退化、优质耕地损失严重、后备耕地资源不足等问题,人口增长、经济建设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在这种背景下,了解耕地利用现状,开展耕地数量时空变化、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研究,分析耕地质量评价现状及问题,引入科学合理的模型进行耕地质量评价研究,并针对不同质量等级耕地提出相应的保护、管理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江苏省南部县级市-宜兴市作为研究区,以宜兴市2006、2009和2012年三期数据为基础,做了以下研究:
  1、耕地时空变化研究
  研究耕地总量的时空变化规律、耕地转换的时空特征、耕地景观的发展变化过程,通过分析,了解目前耕地保护的严峻形势及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明确耕地质量评价的目的及任务。
  2、耕地质量评价方法
  分析耕地质量影响因素、指标选取原则,综合考虑耕地自然禀赋、土壤条件、利用条件,增加耕地空间形态指标,选取合理、全面的评价指标,针对指标量化主观性强且分级标准不统一的耕地质量评价现状,引入灰靶模型,构建耕地质量评价模型。
  3、耕地质量评价结果分析及对策建议
  为了更好地进行耕地保护,以耕地时空变化分析为参考,依据构建的评价模型,对耕地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针对不同质量等级耕地,提出针对性的保护管理措施。通过研究,本文主要结论如下:
  (1)本文运用耕地动态变化度、耕地景观格局指数等揭示了耕地数量的动态变化、耕地空间分布差异特征、耕地景观的时空变化情况等。分析发现2006-2009年间,宜兴全市耕地增加面积为4898.56hm2,耕地变化动态度为3.32%,耕地总量变化幅度较大;在2009-2012年间,耕地面积减少499.88hm2,耕地变化动态度为-0.31%。耕地破碎化程度总体呈现增大趋势。分析知耕地保护现状情势严峻,耕地与建设用地和水域等用地的转换剧烈,耕地数量下降、耕地空间分布细碎化等问题突显,故而需要保护优质且连片的耕地,对耕地进行质量分级保护利用,实现耕地的可持续利用。
  (2)依据选取全面的评价指标,运用改进的灰靶模型,对耕地质量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灰靶模型能有效解决耕地质量评价中指标量化的主观性强、不确定性等问题,使得耕地质量评价结果更合理、可信。
  宜兴市耕地质量整体优良,高质量、较高质量、中等质量耕地占耕地总量的84%。从空间分布看,北部地区耕地质量总体优于南部,各个乡镇的耕地质量存在显著差异,优质耕地主要分布在徐舍镇、杨巷镇、新建镇、万石镇、芳桥镇、屺亭街道、周铁镇。对不同质量等级的耕地需实施针对性的保护利用措施。

著录项

  • 作者

    康甜甜;

  • 作者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

  • 授予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
  • 学科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刘友兆;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F323.211;
  • 关键词

    耕地; 质量评价; 灰靶模型;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