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利用氨基酸废液生产绿色木霉TV41固体菌剂的条件优化及其应用
【6h】

利用氨基酸废液生产绿色木霉TV41固体菌剂的条件优化及其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文献综述

1氨基酸废液的概述

1.1氨基酸废液简介

1.2氨基酸废液的处理和应用

2木霉菌的概述

2.1木霉菌的分类

2.2木霉菌的研究现状

3木霉菌制剂的研究

3.1木霉菌的发酵培养

3.2木霉的应用研究现状

4微生物增强植物耐盐性

4.1植物盐害的分布和危害

4.2微生物增强植物耐盐性作用研究进展

5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6技术路线

第二章不同氨基酸废液添加量和放置时间对绿色木霉TV41固体发酵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1.2试验方法

1.3测定项目及方法

2结果分析

2.1 不同处理的固体培养基中绿色木霉TV41产孢量研究

2.2不同处理对绿色木霉TV41固体培养基的杀菌效果研究

2.3不同固体培养基中pH的变化研究

2.4不同固体培养基中EC的变化研究

3讨论

4小结

第三章接种条件和培养容器对绿色木霉TV41固体发酵产孢量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1.2试验方法

1.3测定方法

2结果分析

2.1 不同的种子液对绿色木霉Tv41固体发酵产孢量探究

2.2不同的接种量对绿色木霉TV41固体发酵产孢量探究

2.3不同的培养容器对绿色木霉TV41固体发酵产孢量探究

3讨论

4小结

第四章不同培养基厚度对绿色木霉TV41固体发酵产孢量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1.2试验方法

1.3测定项目及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厚度的浅层培养基培养获得的绿色木霉TV41孢子数量

2.2不同的浅层培养基培养获得的绿色木霉TV41常规理化性指标

3讨论

4小结

第五章绿色木霉TV41菌剂对盐胁迫下番茄幼苗作用效果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1.2试验方法

1.3测定项目及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土壤盐浓度对土壤EC的影响

2.2不同土壤盐浓度对番茄生长和生物量的影响

3讨论

4小结

第六章全文结论

全文总结

本研究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1创新点

2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木霉是一类重要的腐生真菌,对环境温度和pH适应性强,生长和繁殖速度快,具有较高的生态竞争力因此,在多个国家被登记为生物杀虫剂、杀菌剂、微生物肥料、生物强化剂和自然抗性稳定剂等产品的核心菌株,在农业生产上广泛应用,对作物具有较好的促生、抗病、抗逆和增产效果,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市场空间。固体培养是大部分木霉菌剂生产的主要方式,但目前固体培养基的杀菌消毒成本较高且操作复杂,制约了木霉菌剂的规模化固体生产,因此开展绿色木霉TV41固体菌剂生产条件优化有重要的生产实际意义。 利用氨基酸生产企业产生的大量的强酸性氨基酸废液对绿色木霉TV41固体培养基进行杀菌消毒,并在氨基酸废液的加入量和放置时间、种子液和接种量、培养方式等方面对绿色木霉TV41固体培养条件进行优化;最后开展了木霉菌剂TV41对盐胁迫下番茄幼苗生长效果研究。 首先研究了在三角瓶培养条件下,不同氨基酸废液添加量和放置时间对绿色木霉TV41固体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每10g麸皮与水稻秸秆中(6∶4),最佳氨基酸废液添加量为5mL,最佳放置时间为0h,在此条件下,绿色木霉TV41产孢量达到2.41×109cfu/g。该氨基酸废液添加量和放置时间用于以下实验研究。 然后,研究了不同的种子液、不同的接种量和培养容器对绿色木霉TV41固体发酵产孢的影响。结果表明,接入绿色木霉TV41菌丝作为种子液,进行固体发酵产孢效果最好。在接种量为10%时,绿色木霉TV41固体发酵产孢量最大。三角瓶培养条件下,木霉TV41的产孢量大于浅盘培养的产孢量,最大值为2.49×109cfu/g。 进一步探究了在浅盘培养条件下,三种不同的培养基厚度对绿色木霉菌TV41固体发酵产孢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基厚度为0.5cm时,其产孢量最大,其次是在生产绿色木霉TV41菌剂过程中,固体培养基厚度对绿色木霉TV41菌剂产孢量作用大。在加入氨基酸废液的绿色木霉TV41固体培养物中厚度应控制在0.5cm~1.0cm厚度范围内。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绿色木霉TV41固体菌剂对盐胁迫下番茄幼苗生长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在土壤各个盐浓度下,施用菌剂的植株的株高、根长、茎粗、地上部、地下部的鲜重与未施用组相比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在土壤盐浓度低于0.4%时,施用绿色木霉TV41菌剂对于盐害作用影响不显著。在土壤盐浓度高于0.4%时,施用绿色木霉TV41菌剂处理组显著缓解番茄的盐害,促进作物生长;在一定盐浓度土壤中绿色木霉TV41能够有效改善植物生长状况,且在高浓度盐胁迫下,对植物生长量的提高更为显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