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层政府“扩权强镇”问题研究--以苏南地区M镇为例
【6h】

基层政府“扩权强镇”问题研究--以苏南地区M镇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绪论

1.1问题的提出、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选题目的

1.1.2选题意义

1.2文献综述

1.2.1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1.2.2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1.2.3简要文献评述与本文的研究方向

1.3本文研究的基本理论与分析框架

1.3.1本文研究的基本理论

1.3.2分析框架图

1.4.1研究目标

1.4.2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1.5技术路线

第2章M镇“扩权强镇”的实践探索

2.1.2M镇改革的政策依据

2.1.3M镇扩权强镇的制度设计

2.1.4M镇“扩权强镇”的政府定位

2.2 M镇“扩权强镇”的具体措施

2.2.1、下放县级社会管理权限

2.2.2完善功能,打造M镇新型便民服务平台

2.2.3优化结构,重组M镇行政资源配置

2.2.4再造流程,优化强镇政府运行方式

2.3M镇“扩权强镇”实践中的若干创新

2.3.1探索乡镇综合执法试点和便民服务

2.3.2优化机构设置和人员搭配

2.3.3创新发展M镇的管理体制

第3章M镇“扩权强镇”的成效及问题

3.1M镇扩权后的成效

3.1.1行政审批更加简便

3.1.2城市建设加速发展

3.1.3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3.2M镇“扩权强镇”中存在的问题

3.2.1资源政策倾斜问题

3.2.2政策出台后的执行问题

3.2.3部门协调问题

3.2.4体制上存在的问题

第4章我国其他地区“扩权强镇’’的实践经验

4.1贵州省黔南州新乡镇“扩权强镇”的实践经验

4.2浙江省横店镇“扩权强镇’’的实践经验

4.3浙江省绍兴市中心镇规范权力运行的经验借鉴

第5章推进M镇“扩权强镇”模式重构的路径

5.1思想认识的提高

5.1.1推进“扩权强镇”改革,加快转变干部思想理念

5.1.2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共享“扩权强镇”成果

5.2引领制度设计

5.2.1突出上层设计的首要性

5.2.2突出制度设计的配套性

5.3完善要素功能

5.3.1夯实物质基础

5.3.2强化要素保障

5.4规制权力运用

5.4.1确权须明确,风险重监控

5.4.2用权要规范,执行须有效

5.4.3绩效重测评

5.5注重城镇方向

第6章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乡镇政府是最基层的地方政府,乡镇政府承担了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使命,更是农村实现工业化、城市化的主要力量。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的乡镇管理体制已经不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乡镇管理体制创新改革迫在眉睫。进入21世纪后,市场经济加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我国乡镇经济规模不断壮大,尤其是经济基础好,区位优势强的广东、江苏、浙江等省份的乡镇迅速壮大社会经济,城镇化速度不断加快,卫星城镇正向新生中小城市方向发展,但这些乡镇又都面临着诸多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和障碍,如:管理责任和权限不对等、事权和财权不匹配导致社会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短缺、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与当前社会发展不适应等问题。如何让这些经济强镇得到持续的发展动力,就需要对当前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改革。 苏南地区经济基础好、区域经济发达、作为全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示范区,改革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城区和城郊结合部,城郊结合部和卫星镇之间正在扩大城市规模,影响该区域城市发展规划修编,同时也调整了苏南区域经济的增长格局。本文选择苏南地区M镇作为研究对象,不仅可以挖掘该地区经济强镇在扩权强镇改革中取得的成功经验以及参考借鉴价值,还能对其他地区乡镇治理模式的改革提供帮助,为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发展提供全新的治理模式。本文作者搜集归纳了现有的一些相关资料,又直接参与扩权强镇改革的实践过程,获得更为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作了深入思考,认为“扩权强镇”改革重点要梳理好县镇之间的权力分配关系,避免与现有的管理模式发生冲突,以“善治”为目标,加快推进乡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使乡镇治理成效得到全面提升,努力将扩权强镇改革推向高潮,转化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乡镇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著录项

  • 作者

    范华鑫;

  • 作者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

  • 授予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
  • 学科 公共管理硕士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刘祖云;
  • 年度 201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基层政府; 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