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二花脸猪肌内脂肪含量B超活体测定技术研究
【6h】

二花脸猪肌内脂肪含量B超活体测定技术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缩略词

第一章文献综述

1二花脸猪概况

1.1形成和发展

1.2产地和分布

1.3品种特征特性

1.4小结

2超声在猪育种中的运用状况

2.1 超声用于猪活体测量原理

2.2超声的发展历史

2.3 B超测定猪活体背膘和肌内脂肪的研究概况

2.4小结

3.1 VEGF结构及功能研究概况

3.2 VEGF与脂肪组织的关系

3.3小结

4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B超预测背膘厚和肌内脂肪含量及预测模型的建立

1.2实验材料

2试验方法

2.1 体重称量

2.2体尺测量

2.3 B超测定背膘厚

2.4背最长肌肌内脂肪的测定

2.5 B超预测肌内脂肪含量

2.6数据统计与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 B超测定背膘厚与实际背膘厚的相关性

3.2 B超预测肌内脂肪含量的线性模型研究

4讨论

4.1 B超测定背膘厚

4.2 B超预测肌内脂肪含量

5本章小结

第三章KDR基因SNP位点对二花脸猪肌内脂肪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1 实验材料

1.1实验动物

1.2主要实验试剂和仪器

1.3主要实验试剂配制

2试验方法

2.1背最长肌肌内脂肪的提取

2.2 DNA的提取和稀释

2.3引物设计及PCR扩增

2.4 AS-PCR分型

3结果与分析

3.2样品测序结果

3.3 c.-1337A>G和c.-1324C>T位点的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

3.5 c.-1337A>G和c.-1324C>T位点与背膘厚的关系

4讨论

5本章小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肌内脂肪含量是影响猪肉品质的重要因素,降低背膘厚同时提高肌内脂肪含量是改善肉质的有效途径。然而,由于肌内脂肪含量在活体无法直接测定,从而制约了对该性状的有效选育。因此,开发猪肌内脂肪含量活体测定技术和方法,对二花脸猪肉质性状选育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建立B超预测模型、体尺数据相关分析、分子标记等方法,探讨二花脸猪肌内脂肪含量活体测定技术。实验选取了122头纯种二花脸猪,通过B超仪对猪肩胛后沿(P1)、胸腰结合(P2)和腰荐结合(P3)处三个部位进行活体测量,同时测定和记录猪的体重和体尺等。在此基础上开展如下工作: (1)通过B超测定图像得到B超测定的背膘厚,然后再与实际测定背膘厚做相关性分析,得到线性预测模型。然后通过8种分析方法先对30头二花脸猪B超图像进行分析,提取图像中的特征信息作为预测参数,不同的方法选取不同的预测参数。将处理后的参数(预测参数)与实际肌内脂肪含量进行线性模拟,最后得到肌内脂肪含量线性预测模型和相关性,再根据相关系数的大小,选择最佳预测方法和模型。再选取63头二花脸猪B超图像对最佳预测模型进行验证,根据验证后的相关性评估预测模型的准确性。 (2)通过分析体重和体尺等表型数据与背膘厚和肌内脂肪含量等经济指标的相关性,探寻可用于背膘厚和肌内脂肪含量活体预测的表型指标,以期通过这些指标来估测二花脸猪的背膘厚和肌内脂肪含量。 (3)KDR作为VEGF的主要受体之一,是影响猪脂肪细胞生长和脂肪沉积的重要内在因素。本研究主要探索KDR基因启动子区变异对肌肉脂肪含量影响的调控机理,通过提取这些样品的DNA,使用AS-PCR技术对KDR基因已知SNP标签位点进行分型,确定该位点与肌内脂肪含量的关系。 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B超测定平均背膘厚与实际平均背膘厚呈极显著正相关(r=0.871,P<0.01),B超测定P1、P2和P3点背膘厚与实际测量P1、P2和P3点背膘厚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65(P<0.01)、0.770(P<0.01)和0.781(P<0.01)。8种分析方法结果显示,方法三得到的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r达0.799(P<0.01)。63头猪对方法三预测模型的验证结果显示,预测肌内脂肪含量与实际肌内脂肪含量的相关系数为0.643(P<0.01)。结果表明此种B超仪预测猪活体背膘厚和肌内脂肪含量的方法是可行的,且结果较准确。 2.体重、体长、体高、腹围和管围等与实际背膘厚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47(P<0.01)、0.522(P<0.01)、0.295(P<0.01)、0.506(P<0.01)和0.077,与实际肌内脂肪含量的相关性分别为0.151、0.199、0.029、0.091、0.328(P<0.05)。结果表明体重与背膘厚的相关性最高且为极显著强相关,管围与背膘厚没有相关性;而管围与肌内脂肪含量的相关性最高且为显著中等正相关,其余指标均与实际肌内脂肪含量没有相关性。说明体重与背膘厚相关性最强而管围与肌内脂肪相关性最强。 3.通过对KDR基因启动子区域上游c.-1337A>G标签位点的AS-PCR分型及该位点前后200bp片段的测序,结果显示距离c.-1337A>G下游12个碱基处也存在一个突变c.-1324C>T,通过对比发现两者处于完全连锁状态。且这个标签位点的碱基分布模式不同,所对应个体肌内脂肪含量也不相同。结果表明纯合子GT/GT型拥有最高的肌内脂肪含量,杂合子AC/GT型拥有最低的肌内脂肪含量,纯合子GT/GT型杂合子AC/GT型相比能显著提高肌内脂肪含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