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先锋:姿态抑或策略--消费主义文化视域下的孟京辉戏剧
【6h】

先锋:姿态抑或策略--消费主义文化视域下的孟京辉戏剧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现状

第一章 消费主义文化语境和孟京辉戏剧

1.1 消费主义文化界定

1.2 先锋戏剧的生成及其变迁

1.3 “先锋”与消费文化

1.4 孟京辉戏剧创作的消费主义转向

第二章 孟京辉戏剧的消费主义表征

1.1 奇观化

1.1.1 “奇观”展示

1.1.2 “奇观化”营销

1.2 狂欢化--“孟氏快感”的打造

1.2.1 狂欢的实质--游戏

1.2.2 孟京辉戏剧“狂欢化”症候分析

1.3 “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美学风貌

1.4 孟京辉戏剧转向的深层次原因

余论 孟京辉戏剧消费主义转向意义与局限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与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全球化的消费主义文化快速涌入到中国,戏剧艺术不可避免地受到消费主义文化浸染。盂京辉就是对消费主义文化回应最为有力的戏剧家,他扛起“先锋”的大旗,从小剧场实验戏剧起家,90年代以后利用市场造势,特别是从《恋爱的犀牛》开始,打造出一系列诸如《琥珀》、《艳遇》等都市话剧“大片”,获取了商业盈利。孟京辉的“先锋”姿态是一种在消费社会冲击下的策略,他背离了自己所定义的“先锋”姿态,其戏剧实质是建立在快感原则上的一种表意模式,他把视觉冲击效果和感性的欲望作为叙事的主要目标,其消费主义转向的表征,即奇观化、狂欢化,颠覆了传统戏剧的叙事,打造了“孟氏快感”,满足了观众欲求,从而实现商业的价值。本文从历史和逻辑的维度证明了商业性和先锋性这两股势力,在孟京辉戏剧以及20世纪90年代相当多的所谓小剧场戏剧、先锋戏剧中形成一种“共谋”。孟京辉戏剧的消费主义转向与探索具有典型意义,也具有局限性。
   绪论部分提出本文探讨的问题,并对国内外研究现状作了总结,阐明本文所使用的理论、方法以及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探讨消费主义文化语境和孟京辉戏剧,界定了消费主义文化的概念,同时论述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而结合文本探讨了先锋与孟京辉戏剧消费主义转向的内在联系。
   第二章将结合孟京辉戏剧的具体文本,通过剖析“奇观化”“狂欢化”这两个最具有消费主义文化特征的典型形态,发现消费主义文化和孟京辉戏剧文本之间的互动的态势。最后结合20世纪90年代戏剧危机与孟京辉对中国传统美学“乐”精神的继承,总结孟京辉消费主义转向的内外因。
   文章余论部分对孟京辉戏剧得失进行了反思,进而呼唤人文精神的到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