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武汉城市圈产业承接效率测算
【6h】

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武汉城市圈产业承接效率测算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承诺书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表清单

图清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3国内外研究综述

1.4研究方法及思路

1.5本文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分析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 产业转移与承接经典理论

2.3 产业转移与承接的非期望产出及其效率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武汉城市圈产业承接力分析

3.1 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现状

3.2 武汉城市圈产业承接力分析

3.3 武汉城市圈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及其行业选择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武汉城市圈产业承接效率测算

4.1 DEA方法

4.2 指标选择与相关说明

4.3武汉城市圈产业承接效率测算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非期望产出下的武汉城市圈产业承接效率测算

5.1 非期望产出理论分析

5.2 CCR模型改进

5.3 指标选择及数据来源

5.4 武汉城市圈产业承接效率再测算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政策建议

6.3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产业转移与承接是城市圈产业分工深化的产物和发展的必然结果。产业转移与承接是同一过程的两方面。作为中部崛起战略的火车头,在产业承接实践、产业承接政策调整、承接资源整合等方面,,武汉城市圈具有示范作用。因此,以产业转移与承接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利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以武汉城市圈为研究对象,测算产业承接效率,并与非期望产出下的圈域产业承接效率进行比较研究,具有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⑴本文在对已有相关文献梳理与总结的基础上,发现学界对产业转移与承接的研究成果定性层面的多,以各地方的产业实践为视角,定性分析其动因、机制、过程、效应和影响等;对产业转移与承接的定量研究也限于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生产效率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要素效率,而对产业承接的效率研究鲜少;尤其学界对产业承接的负效应(生产过程中的负效应)研究处于初步定性分析,缺乏系统化的定量研究。
  ⑵本文在用因子分析法对城市圈域承接力分析的基础上,发现武汉城市圈承接力的排名,武汉、黄石和鄂州为前三;说明三城市在产业承接过程中有相对优势。数据表明,武汉城市圈产业承接主要来源于泛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计算得到,武汉城市圈与两大城市群的产业梯度系数,得出武汉城市圈的优势产业和武汉城市圈在产业转移过程中所承接的产业及主导产业的选择。
  ⑶本文在用DEA方法中的CCR模型对圈域产业承接效率测算的基础上,发现武汉城市圈各城市产业承接效率差异明显,六年间武汉和潜江的产业承接效率每年均达到强 DEA有效。除武汉、仙桃和潜江达到DEA有效外,黄石、鄂州等七大城市均有投入冗余。
  ⑷本文将产业承接的非期望产出尝试界定为环境污染、产业同构和利益冲突在对CCR模型改进的基础上,将原模型变为非期望产出的弱可处置模型,来测算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圈域产业承接效率,发现加入环境约束之后,武汉城市圈产业承接的效率整体有所提升,其中武汉、黄石、鄂州、仙桃和潜江自2006年至2011年每一年的承接效率均达到DEA最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