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7·23”铁路交通事故赔偿责任的相关法律问题
【6h】

“7·23”铁路交通事故赔偿责任的相关法律问题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导言

一、研究背景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二、研究意义

1、该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

2、该课题的研究具有实践性的意义

第一章 “7·23”铁路交通事故和法律赔偿责任

一、“7·23”铁路交通事故概况

1、事故发生经过

2、事故发生原因

3、事故性质

4、事故赔偿情况

二、法律赔偿责任的概念

1、赔偿责任的概念

2、法律赔偿责任的概念

三、法律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

1、法律赔偿责任的主体

2、损害事实

3、违法行为

4、因果关系

5、过错

第二章 “7·23”铁路事故法律赔偿主体的划分

一、事故赔偿组织主体划分

1、承担事故赔偿的直接组织主体的划分

2、承担事故赔偿的第三方组织主体

二、个人主体承担事故责任情况分析及设想

1、个人主体承担刑事责任情况分析

2、个人主体承担赔偿责任分析

第三章 “7·23”铁路事故赔偿数额的法律依据及其合理性

一、“7·23”铁路事故赔偿数额法律依据

二、“7·23”事故赔偿法律的适用冲突

1、《铁路法》与《侵权责任法》的适用冲突

2、《铁路保险条例》与《保险法》的适用冲突

三、“7·23”铁路事故法律适用混乱原因试析

1、铁道部违反程序适用法律

2、受害者的维权意识薄弱

3、相关法律依据滞后

第四章“7·23”铁路事故赔偿金来源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7·23”铁路交通事故赔金来源存在的问题

1、铁路运输企业民事责任承担的缺失

2、事故设备提供单位的民事责任承担的缺失

3、负债中的铁路运输企业的债务承担能力欠缺

4、商业保险公司的介入不够

二、赔偿金来源解决建议

1、高层降薪补充赔偿

2、“赔偿基金”的引入

3、相关罚款划入赔偿金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铁路进入了高铁时代,高科技为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埋下了安全隐患。频发的高铁事故,让人们对高科技的安全性产生质疑,相关法律赔偿责任的承担也受到了关注。
  本文以铁路交通事故法律赔偿责任为分析对象,结合“7?23”铁路交通事故的具体情况,对“7·23”铁路交通事故赔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并尝试提出相关解决方案,希望可以对日后的类似情况提供借鉴。首先,对基本的理论进行梳理。借助对“赔偿责任”、“法律赔偿责任”、“国家赔偿”、“民事赔偿”等概念进行分析,加深对“法律赔偿责任”的理解。对国家赔偿和民事赔偿进行比较,并相应地分别对国家赔偿和民事赔偿的构成要件进行分析,为后文相关问题的理解和分析提供理论依据。其次,对“7·23”铁路交通事故发生概况进行梳理,根据相关资料将事故发生的经过,事故原因,事故的性质和事故的赔偿境况进行整理说明,为后文的相关问题的提出提供了实践依据。再者,赔偿主体方面。将赔偿主体分为组织和个人两个大类,其中组织主体又细化分为直接赔偿主体和第三方赔偿主体,直接赔偿主体指造成事故的直接责任组织,有行政部门和企业两种形态,第三方赔偿主体在此专指保险公司,根据铁路车票中包含强制险的情况,对“保险公司”的赔偿主体资格进行分析。个人赔偿主体主要是指因为工作失职造成铁路交通事故的直接责任人,对个人所承担的责任进行分析,提出由个人事故进行赔偿的设想。再者,赔偿数额方面。结合“7?23”铁路交通事故赔偿数额的频繁更改情况,对“7·23”事故中出现的三个赔偿标准的法律依据进行梳理分析,又进一步分析法律冲突时各个法律适用的合理性,本文认为7?23铁路交通事故可以适用《侵权责任法》、《铁路法》的相关规定,且根据《立法法》的相关规定,最终选择适用哪部法律需要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裁定。而事故中适用的《铁路保险条例》同《保险法》的规定有所冲突,故应予以摈弃。最后,铁路交通事故赔偿金来源问题分析。本文认为此次铁路事故赔偿存在以下问题,一,赔偿金的民事赔偿主体有所缺失;二,对负债中铁路运输企业的赔偿能力存在质疑;三,商业保险公司的介入不够充分。相应地文章结尾也提出三个建议:通过赔偿单位高层减薪予以增加赔偿金;建议对责任人进行罚金处罚,并将罚金纳入赔偿金;提出建立“赔偿基金”并对赔偿金分期付款。希望对问题的分析和建议的提出,可以为日后铁路交通事故赔偿责任的完善提供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