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辛芩颗粒及H1受体拮抗剂对豚鼠变应性鼻炎的实验研究
【6h】

辛芩颗粒及H1受体拮抗剂对豚鼠变应性鼻炎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论文图片

参考文献

变应性鼻炎的神经机制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题目

临床培训小结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探索辛芩颗粒以及辛芩颗粒联合H1受体(histamine1 receptors, H1R)拮抗剂氯雷他定对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豚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和对P物质(substance P,SP)及其受体(substance P receptor, SP-R) mRNA表达的影响。
   方法:1.实验豚鼠随机分为四组:AR模型无干预组(A组)、AR+辛芩颗粒干预组(B组)、AR+氯雷他定干预组(C组)、AR+辛芩颗粒联合氯雷他定组干预组(D组);2.以卵清蛋白(ovalbumin, OVA)为致敏原,复制豚鼠AR模型,观察各组豚鼠喷嚏、挠鼻及呼吸频率变化;3.鼻中隔粘膜HE染色观察各组鼻中隔黏膜病理变化;4.免疫组化检测鼻中隔黏膜中SP分泌,观察各组鼻中隔粘膜SP变化;5.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测定鼻中隔黏膜中SP-R mRNA的表达,观察各组鼻中隔粘膜SP-R mRNA表达的变化。
   结果:成功建立豚鼠变应性鼻炎的模型,并给予不同的干预后,1.A、B、C、D各组间在喷嚏、挠鼻、呼吸频率、SP细胞计数及SP-R mRNA的相对表达量方面比较均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检验值,P值均<0.01)。2.B组[喷嚏(24.3±1.2次/30分)、挠鼻(24.9±1.7次/30分)和呼吸频率(68.9±2.0次/分)]、C组(分别为16.6±1.4次/30分、20.3±1.4次/30分和81.3±2.8次/分)、D组(分别为10.1±1.7次/30分、9.4±2.3次/30分和97.3±2.4次/分)较A组(分别为27.8±1.8次/30分、32.5±3.0次/30分和59.5±5.9次/分)明显改善,P值均<0.01;D组与B组、C组比较明显改善,P值均<0.05;C组与B组比较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3.B组SP阳性细胞数(27.6±1.8个/HP)、C组SP阳性细胞数(23.0±2.3个/HP)、D组阳性细胞计数(9.1±2.5个/HP)较A组SP阳性细胞数(27.1±9.7个/HP)明显减少,P值均<0.01;D组与B、C组比较,SP阳性细胞明显减少,P值均<0.05;C组较B组SP阳性细胞表达有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4.B组SP-RmRNA表达(0.63±0.03)、C组(0.79±0.08)、D组(0.49±0.04)与A组比较,明显减少,P值均<0.01,D组与B、C组比较,明显减少,P值均<0.01,B组较C组SP-R mRNA表达有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5.B组、C组和D组较A组豚鼠鼻黏膜病理性改变减轻。6.辛芩颗粒联合氯雷他定对减少喷嚏、挠鼻、提高呼吸频率、减少SP阳性细胞及下调SP-R mRNA表达具有协同作用(P值均<0.05)。
   结论:辛芩颗粒及辛芩颗粒联合氯雷他定能缓解豚鼠AR的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低SP分泌及SP-R mRNA表达有关;联合辛芩颗粒和氯雷他定具有协同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