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合作开发的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公共空间发展策略研究
【6h】

基于合作开发的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公共空间发展策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图表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的缘起

1.2研究对象及切入点

1.3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研究内容与方法

1.5技术路线及论文框架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研究

2.1城市公共空间

2.2城市轨道交通站点

2.3 TOD理论

2.4联合开发理论

2.5城市触媒理论

第三章 城市公共空间合作开发实践与要件

3.1上海太平桥与杭州钱江新城

3.2合作开发的博弈

3.3合作开发的要件

3.4总结

第四章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公共空间合作开发可适性

4.1可行性

4.2选区

4.3适用性

4.4总结

第五章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公共空间发展策略

5.1 “3C” 要素特征

5.2建设目标

5.3“CDMA”规划原则

5.4总结

第六章 实践——以苏州轨道交通2号线为例

6.1苏州轨道交通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

6.2轨道2号线站点周边公共空间合作开发选区

6.3苏州高铁站站周边公共空间合作开发策略

第七章 总结

7.1主要研究与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为解决高速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解决寻找到了有效途径,然而高昂的建设与运行费用却使得政府财政捉襟见肘,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公共空间资源的开发具有回报性,但常常因为资金不足和管理权限的分割,使得这些资源的利用未能得到应有的关注。
  近期在我国许多城市发展实践中,各种利益集团形成了新的“城市增长联盟”逐渐改变了城市公共空间长期由政府供给的定向思维,这也为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公共空间的开发开辟了新的思路。正因如此,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公共空间的资源利用应予以高度重视,以弥补轨道交通建设与运行的资金不足。
  本文首先研究了我国目前城市公共空间合作开发的案例,以博弈论的视角和合作博弈的模型,对在城市公共空间生产过程中产生利益诉求的多元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关系进行分析,总结出城市公共空间合作开发的要件,以此为理论基础,通过对不同类型的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功能进行分类,分析站点周边公共空间合作开发的可适性。
  继而针对适宜合作开发的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公共空间进行研究,归纳出其“3C”特征要素。通过总结这类公共空间的建设目标,提出了简称之为“CDMA”的规划模式,即“合作开发,动态规划,多样设计,联合管理”。最后选择苏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为例,进行实例分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