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生态敏感地区环境保护的途径与方法研究——以苏州吴中区光福镇为例
【6h】

生态敏感地区环境保护的途径与方法研究——以苏州吴中区光福镇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1.2 生态敏感性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研究的内容和目的

1.4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论文的创新点

1.6本章小结

第二章 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

2.1评价指标体系结构的建立

2.2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选定原则

2.3 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筛选方法

2.4生态敏感区评价指标的选取

2.5生态敏感性指标值的获取

2.6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指标权重的确定

2.7本章小结

第三章 苏州市吴中区光福镇生态敏感性评价

3.1 研究区域概况

3.2苏州市吴中区光福镇生态敏感性评价

3.3本章小结

第四章 苏州市吴中区光福镇生态环境保护的途径与方法

4.1针对水源地重点保护的途径与方法

4.2针对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的途径与方法

4.3针对历史遗迹适当保护的途径与方法

4.4针对重要岸线适当保护的途径与方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结论

5.2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太湖是江、浙、沪地区重要的城市给水水源地,除了向苏州、无锡等环湖城市给水外,还通过环湖溇港和下游河道向环湖地区和上海市给水。但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太湖流域城市化程度的提高,沿太湖地区的各种涉水问题增多,占用太湖水面、围网养殖、破坏岸线等现象日益增加,导致了太湖水体水质逐渐下降。此外,调查研究也发现,太湖水质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入湖污染加剧,而且太湖水质变化与环湖河流水质变化基本保持一致。因此,迫切需要规范对沿太湖生态敏感地区的开发建设活动,对沿太湖生态敏感地区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以使得城市化开发建设与资源、环境保护相和谐。
  生态敏感性评价被认为是正确认识并最终解决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第一步,是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根据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等级、生态敏感因子(区)及其等级对敏感性级别高的生态敏感区及敏感因子进行适当保护,可以为区域经济开发建设提供指引。纵观国内外生态敏感性研究的研究现状,目前生态敏感性评价既有全国尺度的,又有流域、省域甚至城市、区域范围的。但是,这些关于生态敏感性评价的研究未充分涉及经济发达的太湖地区,没有乡镇的生态敏感性评价,而乡镇作为我国最基层的行政机构,在对区域生态敏感区、生态系统保护将起到直接参与的关键性作用,对乡镇的生态敏感性评价必须提上日程。
  论文的相关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成果如下:
  (1)在对国内外生态敏感性理论研究现状归纳总结基础上对生态敏感地区的概念进行界定,同时指出目前国内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没有充分考虑人为和制度因素的影响。论文选择自然(非生物环境)、人为、社会(制度)作为综合敏感因子,结合地区实际,采用理论分析法和频度统计法构建沿太湖生态敏感地区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评价指标体系指标的选取、评判、分级和取值进行了详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2)将构建沿太湖生态敏感地区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到苏州市吴中区光福镇,得出苏州市吴中区光福镇主要生态敏感因子及分级如下:敏感性最高的是水源地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是极度敏感,其次是遭遇水旱涝等灾害可能性大小和历史遗迹,是高度敏感,重要岸线保护区、淡水养殖比例和矿藏资源开发力度是中度敏感,其他敏感因子轻度敏感或者不敏感。在此基础上,得出苏州市吴中区光福镇总的生态敏感性等级为极度敏感。
  (3)根据苏州市吴中区光福镇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未来苏州市吴中区光福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要结合空间生态服务功能的异质性规律对极度敏感的水源地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进行重点保护,建立长效重要生态功能区管理机制,实行生态移民和跨区域(政府间)生态补偿,以为维持区域供水生态安全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高度敏感的历史遗迹要实行严格的保护,通过申报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实现对地区特有物质文化资源的保护,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强劲的物质支撑。而对于敏感性级别相对较低的重要岸线保护区要在保护下进行适当的开发,利用好太湖滨湖资源,开展生态旅游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同时,适当控制淡水养殖比例和进一步规范化开发矿藏资源,避免资源利用的不合理导致不可逆的生态环境破坏。
  最后,论文也就研究的初步结论应用问题进行展望,是否具体都可行有待后续与行业专家和相关政府部门人员协商讨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