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家蚕耐氟近等基因系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
【6h】

家蚕耐氟近等基因系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 绪 论

第2章 家蚕耐氟近等基因系SSH文库的构建及其序列分析

第3章 家蚕耐氟近等基因系蛋白质组学差异分析

结 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本文所用的缩写语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 谢

展开▼

摘要

我国是世界蚕业的发源地,栽桑养蚕、缫丝织绸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栽桑养蚕是中国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已形成了一个农工贸完整的丝绸产业体系。蚕丝的出口贸易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蚕桑业的稳定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家蚕氟化物耐受性是很重要的一项经济性状。在蚕业生产中,家蚕是寡食性昆虫,以桑叶作为食物来源。桑叶受到氟化物的污染后造成家蚕大量死亡,对蚕桑业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研究家蚕的中毒机理,筛选研究家蚕耐氟基因,培育家蚕耐氟品种,并对耐氟主效基因进行定位克隆,十分重要。 本研究采用家蚕耐氟品种T6和氟化物敏感品种733新构建耐氟近等基因系。以构建好的近等基因系为材料,解剖获取回交11代的家蚕耐氟近等基因系群体中的耐氟个体和敏感个体中肠,构建家蚕耐氟近等基因系抑制消减杂交(SSH)cDNA文库。通过对抑制消减杂交cDNA文库中随机挑选的153个阳性克隆测序和聚类拼接,得到19个叠联群(contig)、48个已知功能基因(unigene)和28个未知功能基因。获得的表达序列标签(EST)经Blast比对和同源性分析,初步发现这些基因参与家蚕体内物质转运、能量代谢、基因转录、蛋白质合成与降解、蛋白质加工、信号转导、机体免疫防御、细胞结构形成等诸多生物学过程。采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对部分基因在家蚕耐氟近等基因系群体中的耐氟个体和敏感个体的不同组织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磷酸根离子转运蛋白基因、ATP合成酶基因、液胞型H+-ATP酶基因以及主要过敏原蛋白基因在中肠、马氏管、脂肪体中的相对表达量有较明显的上调。实验结果可为进一步阐明家蚕耐氟的分子机制打下基础。 通过蛋白双向凝胶电泳及质谱技术,对家蚕耐氟近等基因系蛋白水平上的表达差异进行分析,最终得到了5个质谱鉴定结果可信的差异蛋白点,其中有2个蛋白点与家蚕的能量代谢和免疫防御有关,研究结果为今后展开蛋白功能方面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定基础。

著录项

  • 作者

    王小强;

  • 作者单位

    江苏科技大学;

  • 授予单位 江苏科技大学;
  • 学科 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徐安英;
  • 年度 2011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一般性问题;
  • 关键词

    家蚕; 耐氟; 近等基因系;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