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互文性视域下文学翻译和创作的互动——基于林语堂的个案研究
【6h】

互文性视域下文学翻译和创作的互动——基于林语堂的个案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文学翻译和文学创作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涌现出了一大批创作和翻译并举的作家兼译家,如鲁迅,茅盾,郭沫若,林语堂等,他们为西方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因此,对这一时期作家兼译家翻译和创作轨迹的探寻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作为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双语作家、文学翻译家和语言学家,林语堂兼用中英文进行创作和翻译,加之其所处的特殊时代背景和多年旅居欧美的生活经历,笔者认为研究林语堂的艾学翻译和创作的关系对研究作家兼译家的个人文学活动是极具代表性的。
   本论文旨在探索作家兼译家的文学翻译和创作之间的关系,立足于林语堂的个案研究,以文学翻译和创作的关系为研究对象,以互文性理论为研究视角,通过分类统计和分析,试图理清林语堂作品中的翻译、自译、编译、与创作融合的独特现象。探寻互文要素如历史文化背景、个人意识形态,诗学特点和生活经历如何在作家兼译家的文学作品及翻译作品里体现,以及文学翻译和创作如何互动。
   研究发现林语堂运用了重写、引用、改编和粘贴等互文手法巧妙地将翻译和创作有机结合在一起,他的许多作品自己创作自己翻译,还有很多作品作中有译,译中有作,将不同文字,不同语言,不同历史时代的书写,相互交织穿插,共同呈现·在他的英文创作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从中文古籍翻译、改写或编译而来,形成了独特的风格。通过创作和翻译并举的方式向西方介绍了中国的哲学,习俗和民众的生活,向中国展示了西方的文艺理论等,为促进世界文化融合做出了突出贡献。
   同时,通过研究林语堂著译作品中的互文要素笔者发现林语堂的文学创作和翻译表现出相同的主题选择,一致的行文风格和共同的书写目的,这种互动关系具体体现在:文学翻译在人物和情节的构造以及女性观的形成方面对其文学创作有所启发,文学创作在译本选择和翻译标准及句译方面对其文学翻译产生作用。
   通过研究林语堂的个案,期望能抛砖引玉,有益于作家兼译家的译作与创作之间关系的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