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近世中西文化视域下中国饮食文化之新变
【6h】

论近世中西文化视域下中国饮食文化之新变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绪 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四、研究内容和方法

五、概念界定

第一章破门而入篇——西方饮食文化传入对中国传统饮食结构体系的冲击

第一节“食”视角下的近世饮食特色

一、对传统中国主食体系的补充

二、副食体系之新变

第二节“饮”视角下的饮食特色

一、以优雅、浪漫为情调的咖啡

二、西式酒品在中国的发展

三、冰淇淋等其它西式饮料的畅销

第三节西方饮食文化的综合载体——西餐馆

一、硬件——优雅的就餐环境与设施

二、软件——热情周到的服务礼仪

三、以金银器物为主的西式餐具

四、西餐厅在中国的分布经营情况

第二章渐行渐染篇——西方饮食文化的渐入对我国传统饮食方式的影响

第一节饮食方式的变化

一、合餐为主,分餐试行

二、仿五餐制——特殊现象

第二节宴请社交方式的新变

一、便捷的西式酒会

二、西式文明饮食礼仪

第三章心理认识篇——西方饮食文化的突入对中国人饮食心理的影响

第一节鸦片战争后初涉西餐的抗拒心理

第二节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逐步接受

第三节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西餐风尚

第四节女性在社会饮食活动中的角色转变

第四章原因解析篇——近世中国饮食文化新变之因素

第一节社会政治因素对饮食文化的影响

一、不平等条约与西人享有特权

二、战争及人口移动的影响

三、政界和知识界的推动

第二节经济因素对饮食文化的影响

一、西方强大经济力量的推动

二、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滞后

三、民族资本主义的崛起

第三节文化观念因素对饮食文化的影响

一、中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

二、中国文化的巨大包容性

三、中国文化的自新机制

第五章价值分析篇——中西饮食观价值优劣之比较

第一节基于不同哲学思维的中西饮食观

一、“天人合一”与感性饮食观的形成

二、“天人两分”与理性饮食观的形成

第二节以科学观和营养观统筹未来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方向

第三节以卫生与节俭的作风规范中国人饮食活动的行为表现

第四节保持民族饮食文化精髓以追求感性与理性的完美结合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中国饮食文化是在地大物博、人民智慧勤劳的华夏大地上结出的璀璨之花。然其大放异彩却是近世随着中西文化大规模交流而开始的。西方饮食文化的渐入与发展,一方面为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使中国饮食文化在世界饮食文化的坐标系中,更广泛、有选择地吸收异质饮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保持其多样化发展之态势;另一方面,西方饮食文化渐入亦为中国人打开了一扇了解西方文明、了解世界的窗口,对中国人的社会心理、行为规范等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在中西文化视域下探究中国饮食文化在近世的新变及其变因,此种学术观照既是对历史的重新挖掘、整理和发现,也是对现实的探源与反思。文章第一部分从静态的物质层面出发,以“食”与“饮”为切入点,分析和总结近世在西方饮食文化的冲击下,我国饮食结构体系之新变;第二部分从动态的行为层面,关注近世以来,在中西方饮食文化交流背景下,中国人饮食行为方式发生的变化,包括进餐方式和宴请方式的变化; 第三部分由心理文化层面剖析,受西方饮食文化影响下中国人社会饮食心理的变化;第四部分从文化、经济和政治角度探究近世中西文化视域下中国饮食文化新变之因素;第五部分从价值观上探讨中西方饮食文化之优劣以及中西方饮食文化交流给我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带来的新的价值观念。中国民族是如何有选择地吸收西方饮食文化的优秀因子,在新的世纪为中国饮食文化的变革与发展探求自新之路,在进一步坚守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寻求光大民族文化的新前景。

著录项

  • 作者

    徐焱;

  • 作者单位

    江南大学;

  • 授予单位 江南大学;
  • 学科 食品贸易与文化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肖向东;
  • 年度 200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美食学;
  • 关键词

    中西文化; 中国; 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