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研究
【6h】

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工具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实践意义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依据

2.1 职业压力的相关理论

2.1.1 压力概念

2.1.2 教师职业压力的概念

2.1.3 教师职业压力的消极影响

2.2 心理健康相关理论

2.2.1 心理健康的涵义

2.2.2 教师心理健康的内涵

2.2.3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第三章 个案研究:JN大学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研究

3.1 职业压力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3.2 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3.2.1 教师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

3.2.2 不同性别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3.2.3 不同年龄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3.2.4 不同学历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3.2.5 不同职称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3.2.6 不同科目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3.2.7 不同教龄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第四章 影响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

4.1 职业压力

4.1.1 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4.1.2 职业压力源

4.2 教师个人因素

4.2.1 个性

4.2.2 认知方式

4.2.3 人际关系

4.2.4 应对策略选择的差别

4.2.5 情绪

4.3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第五章 提高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5.1 提高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他助系统”

5.1.1 强化教师心理健康教育

5.1.2 实施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

5.1.3 进一步完善学校的绩效考核制度

5.1.4 进一步完善教师收入分配制度

5.1.5 学校管理要“以人为本”

5.2 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自助系统”

5.2.1 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

5.2.2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5.2.3 树立正确认知

5.2.4 提高面对挫折的应变能力

5.2.5 调控个人情绪

第六章 研究总结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的局限性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2:高校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调查表

附录3:身心症状自评量表(SCL-90)

展开▼

摘要

本文是江南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立项、工会委托的《高校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课题研究的成果之一。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给高校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但是,教育体制和管理体制的全方位改革,也给广大教师带来了巨大挑战。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高期望和高等教育改革对教师的高要求,给高校教师带来前所未有的职业压力,进而导致高校教师产生了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研究高校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问题,对于减缓高校教师职业压力、改善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采用《身心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编的《高校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调查表》,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式对JN大学的239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从总体上看,高校教师职业压力水平较高,其中感到压力较大的教师占61.51%,没有压力的教师占4.18%,有点压力的教师占34.31%。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全国正常成人心理健康水平。
   2.对不同教师人群自评健康状况的差异显著性比较结果表明:高校男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女性教师;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不同职称、不同科目、不同教龄的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有一定差异。
   3.造成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职业压力、个人因素和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其中,就职业压力而言,相关关系分析表明,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显著相关,即教师的职业压力对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影响。导致教师职业压力的主要因素是教学、科研与职称晋升压力。就个人因素而言,教师的个性、认知方式、人际关系、应对策略和情绪是造成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因素。
   4.提高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需要强有力的“他助系统”和“自助系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