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景观安全的多尺度城市水系景观规划及应用研究
【6h】

基于景观安全的多尺度城市水系景观规划及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2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及基本理论

1.2.1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发展

1.2.2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

1.3景观安全概念及景观安全格局理论

1.3.1景观安全的概念

1.3.2景观安全格局理论

1.4国内外城市水系景观规划理论与实践

1.4.1大尺度上城市水系景观规划研究及实践

1.4.2小尺度的河流景观规划设计研究及实践

1.5目前城市水系景观规划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1.6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6.1研究内容

1.6.2技术路线

第二章基于景观安全的多尺度城市水系景观规划方法研究

2.1现状分析

2.1.1现状分析内容

2.1.2现状分析研究方法

2.2规划目标的确定

2.2.1规划目标确定方法

2.2.2规划目标确定

2.3水系景观规划内容的确定

2.3.1水系网络优化

2.3.2多尺度的水系景观规划建立

第三章淮安城市水系景观现状分析与评价

3.1研究区域概况

3.1.1自然环境要素概况

3.1.2人文社会要素概况

3.2城市演进过程及空间结构分析

3.3景观过程分析

3.3.1生态过程分析

3.3.2文化过程分析

3.3.3游憩过程分析

3.4水系格局、结构特征及组成要素分析

3.4.1水系网络格局分析

3.4.2水系网络结构特征分析

3.4.3河流廊道组成要素分析

3.5主要存在问题及不足

第四章淮安城市水系景观规划

4.1水系景观规划目标确定

4.2水系网络优化

4.3宏观:水系景观格局规划

4.3.1基于城市生态安全的水系景观格局

4.3.2基于城市文化安全的水系景观格局

4.3.3基于城市游憩安全的水系景观格局

4.3.4水系景观格局规划的整合

4.4中观:水系景观分区规划

4.5微观:河流廊道组成要素规划

4.5.1滨河绿地规划

4.5.2护岸规划

第五章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5.2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论文针对目前城市水系景观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利用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基于景观安全的多尺度城市水系景观规划方法,并以淮安为例,进行应用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通过GIS软件,对影响淮安城市的生态、文化、游憩过程的不同因子进行了叠加,建立等级评价体系,进行了生态和文化敏感性评价,确定了景观中存在的一些关键区域(敏感区)和位置。 (2)基于廊道及网络分析方法,利用现场踏勘和卫星图片数据相结合,计算分析了淮安河流廊道及水系网络结构特征指数,分析评价现状河流廊道的结构、组成要素(主要涉及护岸、滨河绿化)、功能和水系网络的连接度、复杂度以及水系景观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3)依据淮安城区演进过程、景观过程以及水系网络结构等特点,结合其水系景观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规划完善了河流廊道及水系网络结构,结果表明:整个规划区终点数占节点数的比例由规划前的34.88%下降到10.62%,网络闭合度α指数、线点率β指数、连通性γ指数分别比规划前提高了136%、25%和27%,成本比下降了8.7%,规划使得淮安城市水系网络空间结构得到了明显改善。 (4)在水系网络优化的基础上,对淮安城市水系景观开展了基于城市景观安全的多尺度融合的规划。宏观尺度上,建立了生态安全、文化遗产安全和游憩景观安全格局,并整合这些安全格局形成的城市水系景观空间结构;中观尺度上,根据城市片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和功能定位的不同,建立了维护城市景观风貌安全的四个片区水系景观网络;微观尺度上,进行了河流廊道组成要素规划设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