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丹参对营养性肥胖大鼠代谢异常的预防作用
【6h】

丹参对营养性肥胖大鼠代谢异常的预防作用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专用术语中英文对照和缩略词表

东南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东南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绪言

第一章文献综述——肥胖概览和中药减肥研究进展

第二章理论探讨——中西医对肥胖的理论认识和研究

第三章材料和方法

第四章结果

附图和照片:

第五章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目的:观察丹参对营养性肥胖大鼠脂肪分布和代谢异常的预防作用,探讨其可能机制,为运用丹参防治肥胖的代谢异常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清洁级断乳雄性SD大鼠5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①模型对照组(A组)13只;②模型低剂量组(B组)13只:③模型高剂量组(C组)13只:④正常对照组(D组)11只。A、B和C组采用高脂饲料加蔗糖水灌胃法造模,蔗糖每天2g/kg·bw,D组不造模。丹参用量以生药量计,B组每天8g/kg·bw,C组每天16g/kg·bw,第一周按半量,以后按全量给药,共计12周。蔗糖和药物合并配制灌胃液,按照体重等容积不等浓度灌胃,D组灌胃饮用水。每周测体重(BW),中期(6周时)测血压(BP),采尾血测空腹血糖(FBG)、胰岛素(INS)、游离脂肪酸(FFA)、总抗氧化能力(TAO),测葡萄糖2g/kg·bw负荷后2小时血糖(2hBG)。末期(12周末)测BP、2hBG,然后在乙醚麻醉下测鼻尖至肛门的长度为体长(BL),最后空腹状态下将大鼠股动脉放血处死,留血采血清,测睾丸周围脂肪重量(MFT),取胰腺和肝脏标本做病理切片并采用TUNEL法检测胰腺细胞凋亡。血清标本测定FBG、INS、FFA、TAO、睾酮(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尿素氮(BUN)、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CRP)、血清结合珠蛋白(SHG)、α1酸性糖蛋白(AGP)。计算李氏指数(Lee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IR)和β细胞功能指数(HBCI)。 结果:(1)末期A、B、C组的体重和Lees无显著性差异,但均大于D组(P<0.001)。(2)MFT按B组到C组到D组的顺序逐渐下降,C组和D组无显著性差异,A和B组大于D组(P<0.01),而A、B、C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3)末期C组的2hBG和D组无显著性差异,但低于A和B组(P<0.001)。(4)各组的末期INS均较其中期高,但只有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5)A、B和C组的TG、TC、LDL-C在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但均分别大于D组的相应指标(TG:P<0.01;TC:P<0.05;LDL-C:P<0.001)。中期FFA值以C组最小,与A和D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B组无显著性差异。末期FFA值也以C组最小,与A和B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D组无显著性差异。(6)A、B和C组的肝脏有脂肪变性和水肿,A组病变最重,D组基本正常。A、B和C组的胰岛较D组的胰岛更大,外形较不规则。胰腺外分泌细胞凋亡,A组最多,B、C、D三组间无明显差别且均较A组少。胰岛细胞凋亡,A组最多,D组最少,B、C组居于前两者之间。(7)MFT与末BW呈正相关(r=0.703,P<0.001);LDL-C与末BW呈正相关(r=0.502,P<0.05);LDL-C与CH呈正相关(r=0.580,P<0.005)。 结论:给予丹参不能预防大鼠营养性肥胖的发生,但可降低作为内脏脂肪的睾丸周围脂肪,减少胰腺外分泌及内分泌细胞凋亡,减轻脂肪肝和糖代谢异常。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