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气象因素对南京市居民健康影响的初步研究
【6h】

气象因素对南京市居民健康影响的初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东南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声明

前言

第一部分南京市气候特征分析

第二部慢性支气管炎发病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第三部分气象因素对南京市居民死亡的影响

总结

致谢

综述:气候变暖对人类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目的:了解南京市的气候变化趋势,探讨各气象因素对南京市居民死亡率和慢性支气管炎发病的影响,并初步建立南京市的恶劣天气预警预报模式。 方法:分析各气象因素逐月变化情况,采用年距平分析1951-2003年南京市气温变化趋势。从时间和人间上分析南京市近10的居民死亡情况。分层分析单个气象因素特别是气温对南京市居民总死亡率、性别、年龄别死亡率和南京市前五大死因死亡率及慢性支气管炎发病的影响。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建立南京市前五大死因日死亡率和慢性支气管炎日发病数与各气象因素间的回归方程,初步探讨建立南京市恶劣天气的预警预报模式,待条件成熟时,以健康危险指数的形式向社会发布。 结果:近50年来,20世纪90年代是南京的急剧增暖期,进入21世纪后,气温有持续增高的趋势。南京夏季闷热,气温最高可达40℃,相对湿度>80%,甚至可达90%以上,是典型的高温、高湿“火炉”城市;冬季湿冷,最低温度可达-8℃,相对湿度也在70%以上。死亡率冬季高于夏季,男性高于女性(t=5.65,P=0.0001)。在热浪年1994年、1998年和2003年,夏季死亡率明显偏高。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南京市夏季,当日最高温度达到一定温度时,随着温度的增高,死亡率会显著增加,此临界值在总死亡率为35℃,男女性之间略有差别,分别为35℃和34℃,老年死亡率为33℃,以疾病类型计,呼吸系统、脑血管、心血管、损伤与中毒分别为33℃、35℃、35℃、34℃。冬季死亡率明显增高的最低气温临界值总死亡率为4℃,男女性之间略有差别,分别为4℃和2℃,老年死亡率为4℃,以疾病类型计,呼吸系统、脑血管、损伤与中毒分别为1℃、7℃、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气温、气湿、气压、风速、日照、降水等对前5位死因死亡率都有影响,而且与前5天的上述因素密切相关。预报方程的预测正确率可达90%。慢性支气管炎四季日发病数均与前1天温差有显著关系,且成反比,秋季和冬季的日发病数还与平均气压成正比,春季和夏季的日发病数与风速也有关系。 结论:21世纪南京可能持续增温;日最高温度达35℃以上、日最低温度达4℃以下都会使死亡率明显增加;日死亡率不仅与当日的天气条件有关,与前期几天的天气条件也密切相关。建立恶劣天气健康危险指数有助于降低死亡率,在保障居民健康中发挥一定的作用。稳定的气象条件不利于慢支发病,降温和高气压是慢支发病的诱因之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