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比较基因组杂交在自然流产组织分析中的应用
【6h】

比较基因组杂交在自然流产组织分析中的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英文缩写词表

东南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声明

前言

文献综述自然流产的遗传因素及诊断

第一章绒毛细胞制备染色体

第二章比较基因组杂交

实验结果

讨论

方法学讨论

结论

附图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自然流产的遗传因素及诊断

展开▼

摘要

目的:自然流产是临床妊娠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遗传物质异常是该病的主要原因。但对自然流产组织的遗传学诊断目前仅依赖常规细胞遗传学技术,而该技术在诊断自然流产组织时有较大的局限性以致诊断率较低。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对38例自然流产组织进行染色体诊断,同时与常规绒毛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的结果进行比较,了解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诊断自然流产组织的可行性和优越性,以便建立诊断自然流产组织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方法,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方法:自然流产的患者共38例,妊娠天数在49-91天之间,在无菌条件下,经阴道取样,其中新鲜流产标本27例,过期流产标本11例。获得的绒毛经剔除子宫蜕膜后,一部分进行绒毛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另一部分进行比较基因组杂交,用CGH分析软件计算待测DNA和对照DNA的荧光强度比值,评价标准为,比值低于0.8为DNA拷贝数降低,大于1.2为DNA拷贝数增加。 结果: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成功应用于38例自然流产组织标本,而常规细胞遗传学技术仅诊断出31例,其中90%的结果两种方法一致,另外7例由于培养失败等原因仅有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的诊断结果,7例中3例异常。 结论: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诊断自然流产组织是可行的,相对于常规细胞遗传学方法有更广泛的适用性且成功率较高,母细胞污染少,为自然流产病因的分析提供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