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构建和谐社会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6h】

构建和谐社会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 言

第一章 构建和谐社会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和谐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

第二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提出背景

第三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理论

第二章构建和谐社会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在联系

第一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第二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缩小差距促进社会和谐的制度安排

第三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服务型政府的首要职责

第三章现阶段和谐社会构建中基本公共服务的现状、问题与根源分析

第一节基本公共服务的现状

第二节基本公共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基本公共服务存在问题的根源分析

第四章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构建和谐社会的体制及机制对策

第一节 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二节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第三节健全和完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政策、制度体系

第四节 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 记

展开▼

摘要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征途中,维护社会公平问题正逐步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公平正义不仅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和基本条件,而且还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诉求,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概念上属于公平的范畴,其本质在于缩小城乡之间、不同区域之间、不同群众之间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促进社会公平,让更广大的人民群众沐浴公共财政的阳光,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十七大先后提出“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区域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我国社会转型进入关键时期提出的一个新的改革命题,是缓解社会矛盾和解决民生问题的现实需要,是科学发展观在社会领域的基本体现,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从和谐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谈起,指出和谐社会是通过建立利益均衡机制来实现公平正义的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正是遵循这一理念,使不同利益群体的基本需要都能得到满足,每个公民都享有平等的公共服务,实现和谐发展的目标。它是在公共需求与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民众对政府公共行政的期望不断提高、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时机日益成熟这一背景下产生的。从国际角度分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已经成为当代世界文明国家社会政策的一个趋势。在把握基本公共均等化的基本内涵时,需要认识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施主体是政府,追求的是结果与效果的大体相等,而不是搞平均化,有不同的阶段性目标表现,当前应将工作重点定位于实现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加快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兼及全民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二章是文章的重点,以社会主义本质论为指导,按照公平与正义的治国理念,借鉴西方经济理论中的合理观点,着重分析了构建和谐社会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在联系。提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与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相联系的动态的具体过程,是社会问题,更是政治问题。首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突出了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深刻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其次,实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的制度安排。最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弥补”市场公共品“供给失灵”的重要制度安排,是服务型政府的首要职责。提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第三章,主要是对现阶段和谐社会构建中基本公共服务的现状、问题与根源进行分析。目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现状,从总量上看供给不足,从结构上则体现为差距显著。其根源在于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念缺乏认识,政府职能转变滞后,缺乏稳定可靠的保障机制,没有形成明确的战略目标和清晰的政府责任机制,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和转移支付不够科学,以及非均衡的供给体制。 第四章,对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构建和谐社会的体制及机制作了阐述,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健全和完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政策、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等几方面加以改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