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地貌重塑——自然起伏地形的几何呈现与建筑形态操作关联性研究
【6h】

地貌重塑——自然起伏地形的几何呈现与建筑形态操作关联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绪论

1.背景与缘起

2.对象与方法

3.目的与意义

4.内容与框架

第一章 地形的诠释

1.1 源于测绘学的地貌表达

1.1.1 测量学的发展

1.1.2 地图制图学的发展

1.2 地形的主观诠释

1.2.1 地图术的启示

1.2.2 等高线法与地形诠释

1.3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自然地形的几何呈现

2.1 自然地形几何呈现的内涵

2.1.1 几何学--客观世界的抽象描述

2.1.2 自然地形几何呈现释义

2.1.3 自然地形几何呈现的作用

2.2 几何呈现地形的建构及其肌理特征

2.2.1 数据点的平面投形分布

2.2.3 三维实体化

2.3 地形几何呈现类型

2.3.1 地形几何呈现类型

2.3.2 影响自然地形几何呈现的因素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地形几何呈现的建筑形态操作

3.1 基于地形几何呈现的建筑形态操作释义

3.1.1 基于地形几何呈现的建筑形态操作本质

3.1.2 基于地形几何呈现的建筑形态操作特征

3.2 地形肌理特征与建筑形态操作的关联性

3.2.1 水平投形特征与建筑形态操作的关联性

3.2.2 地形实体特征与建筑形态操作的关联性

3.2.3 地形肌理特征与建筑形态的关联程度

3.3 地形几何呈现类型与建筑形态操作

3.3.1 基于地形几何呈现的两种建筑形态操作策略

3.3.2 案例解读

3.3.3 方法综述

3.4 本章小结

结语

图片来源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建筑自诞生伊始便存在于大地的滋养和羁绊之中,两者的关系也一直为建筑师所敏感关注。大地随机的自然形态与建筑的人工干预形态之间该如何相处?介于此,本文试图从地貌表达入手,结合对设计活动性质与目标的审视,通过相关文献梳理与设计案例的分析理解,归纳并初步建立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处理自然起伏地形与建筑间形态关系的可能方法。
   本文研究分三部分逐层展开:第一部分对测绘领域的地貌表达方法进行梳理,把握地形地貌进入图示表达的发展过程,并借助对地图术的阐述,以等高线法为例揭示地形表达中主观特质介入的重要作用,提出地形认知与地形诠释是处理自然起伏地形与建筑形态关系重要的前提步骤;文章的第二部分紧承其上,引出了地形几何呈现作为处理建筑形态与地形关系一种重要方法的概念,并较为系统地论述其类型与建构过程;第三部分通过对相关设计案例中几何呈现策略的总结,归纳整合出在几何呈现地形中建筑形态操作的方法体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