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英汉法律术语翻译中的对应异差及其等效补偿策略
【6h】

英汉法律术语翻译中的对应异差及其等效补偿策略

代理获取

摘要

在诸多法律翻译所出现的问题中,法律术语误译是本文的核心内容。尽管最近几年这方面已经取得了卓越的成果,越来越多的研究论文和不断改善的翻译作品就是最好的印证,但目前英汉法律术语翻译因多方面原因仍不尽人意,许多理论和实践性问题还有待解决。所以,在这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显得非常紧迫,也非常的有必要,这也是本篇作者一直致力于法律术语的英汉翻译研究的原因。
   本文首先研究了法律术语的词源和特征。研究表明英语法律术语主要来源于拉丁语和法语外来词、随着西方法律系统的发展而完善而出现的法律新词、基于古英语和中世纪英语的古语词。而汉语法律术语大部分来自于一般汉字。然而,在语言特点上,他们都具有语体正式性、词义单一性、反义性和语用行事性等特征。随后,探析了英汉法律术语翻译中的对应异差,主要包含欠对等、伪对等和部分对等三方面内容,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西方不同的法律系统、文化和上下文背景。不同的法律系统和文化已经形成具有自己特点的历史、哲学或思想观念、操作机制和推理方式以满足特定国家的需求,从而产生不同的法律术语、表达和法律行为程序,而这些术语、表达和行为程序的翻译产生对应异常也就在所难免。在认识到其根本原因的基础上解决这些翻译异差,本文提出基于功能等效的法律术语翻译补偿策略,这基于主流补偿理论框架,例如奈达的动态对等,旨在追求源语与目标语之间的超语言交际效果;诺德的目的法则旨在高度关注目标文本的预期交际目的,强调决定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正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莫纳.贝克的表述,其综合了语言学学术思想和方法以及文化研究;哈维和希金斯对翻译补偿的分类以及其在翻译和语用学领域的研究。
   本研究基于这些补偿理论,提出了具体的补偿策略以获得功能对等。①直译(加尾注或脚注)。由于一种法律系统的法律概念和事实可能或部分等同于另一法律系统的法律概念和事实;同时,有些法律术语在两个不同的法律系统中所蕴涵的概念可能类似但可能给读者造成误导,他们可能会认为这些术语在两个系统中包含一样的概念。如果翻译未能发现这微小的差异,其就很可能在目标语中找到错误的对等词。为了能够确定这微小的异差,有时要求提供相关的解释性脚注或尾注以提醒目标语读者。②补偿顺应。鉴于英汉语言和法律系统的区别,翻译,在翻译法律术语时,需要使他/她的译文顺应于目标语言或法律惯例,作为补偿以获得功能对等。但选择何种顺应策略因惯例因素和异差而有所不同。③补偿增译。通过文化增译、语用增译和指示增译等方法解决异差。其中文化增译旨在解决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法律术语翻译;语用增译,作为一种补偿手段以在特定的上下文中获取语用效果。翻译通过分析术语的语用层面弥补了语义翻译的不足,最终获得功能对等。④补偿释意。作为法律中常用的一种翻译策略,其采用目标语的中性语言以直接表述源语的真实意图,一般情况下,都是在上述补偿策略均不适当的情况下采取释意的方法解决翻译中的异差。在补偿释意的过程中,翻译其实充当的是起草者的角色,其需要获得准确的第一手资料以真实得阐述源法律术语的真实内涵,从而获得功能对等。本文列出了法律术语翻译的辅助补偿手段,即法律词典、电子或网络途径,例如:Google搜索引擎,Proz.com论坛,雅信CAT,Trados和Word Fast。但是,必须承认,由于所获取资源有限,作者知识不足,本文仅是对英汉法律术语翻译中的对应异差及其等效补偿策略进行试探性的研究。有关该方面,有必要进行更深层次的、更为系统的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